《藝術很有事|第73集|台灣,醜嗎?》

影片大綱
你是否曾有這樣的體驗:走在台灣的街道、景點,常會看到突兀的公共雕塑、違章建築、花花綠綠的電箱、招牌、格格不入的大型看板和標語布條……進而思索著---為什麼我們的公共空間這麼醜? 為了探究這個問題,公視《藝術很有事》節目邀請兩位年輕的設計師---魏嘉亨、胡靖元,擔任節目的主述者及採訪者,一路探索公共空間醜陋的原因、並尋找公共空間被改善的正面案例。 首先,兩位主述者專訪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龔書章,請他談談美醜的定義、分析台灣之所以醜的幾個重要原因。龔書章在訪談中提到:「美是無價的,歷史是無價的,可是台灣人過於重視CP值,當人們只談價格、而不談價值的時候,進步的空間就很有限。」 主述者也採訪了一位年輕里長鄭小塔,了解一個里是如何運作公共空間最基礎的工程建設與美學。鄭小塔表示:「里長必須是地方建設的好窗口,至少讓工程的資訊得以流通,但,里民願意主動參與也很重要。」鄭里長也分享了該里某個橋樑改建工程如何影響美感的實際個案。 進而,兩位主述者介紹了三個頗為成功的公共空間改善案例,包括:新竹市政府如何把舊城區改造為民眾樂於親近的步行城市空間;一群關心兒童遊戲權的家長如何把公園中的兒童遊戲區重新設計得好玩、有美感、別具新意;基隆市政府如何把一個廢棄的警察宿舍蛻變為舒適、融合在地歷史文化的公共空間。 究竟,該如何落實公共空間的美感?節目中專訪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主任王俊雄,他認為:「公共空間的美,就是讓『水』跟『綠』,重新回到我們的生活中。」基隆市政府都市發展處長徐燕興則認為:「公共空間的主人其實是人民,而不是政府或專業者,當我們開始練習做公共空間的主人,台灣這塊土地會變得非常不一樣,而且非常有特色。」 這一路的探索過程,都將完整呈現在《台灣,醜嗎?》。

✎歡迎老師投稿教案,分享您寶貴的教學設計與經驗[點我看教案投稿辦法]

留言區

Copyright © 202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訂閱頻道 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