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桌遊《校園目擊者》教學亮點一次看!-- 李立旻 老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博士 李立旻

《校園目擊者》是一款談校園霸凌事件的桌遊,我們針對國小、國中、高中不同學習階段的孩子,設計不同的生活化情境,就是想邀請孩子,在桌遊的進行中可以意識到「人權」的重要性,同時培養尊重、平等的心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博士 李立旻
《校園目擊者》是一款談校園霸凌事件的桌遊,我們針對國小、國中、高中不同學習階段的孩子,設計不同的生活化情境,就是想邀請孩子,在桌遊的進行中可以意識到「人權」的重要性,同時培養尊重、平等的心態。

桌遊設計旁觀者視角,討論同理與尊重

《校園目擊者》一開始在設計的時候,我們就是採用「旁觀者」的角度來設計,以第三人的角度討論非常多的校園事件,同學們在過程中,可以自主決定要不要付出行動去協助被霸凌的同學,也可以在過程中感受人權教育裡談的同理心,同學們會慢慢感受到:原來也有人跟我一樣在乎這件事情,有人跟我一樣覺得這件事情不太好。在老師引導反思的過程,可以營造出想要的班級氣氛,甚至發現校園裡面可能隱藏的問題。

教師專業素養,避免討論落入標籤化

在桌遊的事件裡,我們也特別設計多元身份的角色,包含:家庭狀況、性別取向、經濟弱勢、單親等等不同的角色背景,這些都是容易在校園中產生歧視或偏見的部分,我們也想透過桌遊補強人權教育這一塊,讓同學們知道未來不管升學、就業,都會遇到更多不同個性、種族的人們,會一起生活,如果能在求學階段培養出平等或是尊重的態度,都能孩子更有勇氣好好的生活。在討論過程中,老師也會需要透過專業素養適度引導,避免在遊戲中同學們標籤化在班上或者是校內哪一個同學,造成錯誤聚焦的問題。

桌遊團隊背景多元,一同深耕人權教育

身為《校園目擊者》桌遊的召集人,能完成這個桌遊對我來說意義重大,除了參與整個從策劃發想、到後面搭配教學的過程外,非常多元化的團隊成員也是幫助整個桌遊開發,包含校園議題、遊戲過程的形式、主角的背景等等,綜合了桌遊公司的創意、搭配公視專業的企劃及影音教材,這真的是很棒的嘗試。雖然桌遊的形式現在滿普遍的,但在試玩的過程也會發現,老師如果引導不當,也可能造成副作用、教學應用上也可能效果不如預期,我想這些其實也是對於老師另外一種人權教育,幫助我們深耕人權教育的內涵與價值。

留言區

Copyright © 202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訂閱頻道 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