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我們的權利:Let us learn CRC together

周忬宣、陳彥宏 臺北市東園國小

世界人權宣言(Universal Declaration on. Human Rights)源自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內容大為「不分種族、膚色、宗教、性别、語言、政治或其他見解、國籍或社會出身、財產、出生或其他身份等任何區別。」意旨為每個人都享有應有的權利,同時也期冀「不平等與歧視」不再發生。
本教案之實施對象為國小高年級之學生,屬於兒童,受「兒童權利公約」的保護,因此國小高年級學生應認識「兒童權利公約」之內容,瞭解自身的權利以外,同時也必須遵守兒童權利公約的四大約則。
本教案內容除了依據「世界人權宣言」之理念與「兒童權利公約」之教學內容,同時參考十二年國民教育「人權議題」與「性別議題」融入之內容與架構,進行課程設計與教材編制。期望學生於課程後,除了能夠了解「人權」之理念外,同時認識自身的權利,並且以正確與溫和的方式,守護與捍衛自身的權利,並且對所有個體保有尊重、友善的態度。
周忬宣、陳彥宏 臺北市東園國小
世界人權宣言(Universal Declaration on. Human Rights)源自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內容大為「不分種族、膚色、宗教、性别、語言、政治或其他見解、國籍或社會出身、財產、出生或其他身份等任何區別。」意旨為每個人都享有應有的權利,同時也期冀「不平等與歧視」不再發生。
本教案之實施對象為國小高年級之學生,屬於兒童,受「兒童權利公約」的保護,因此國小高年級學生應認識「兒童權利公約」之內容,瞭解自身的權利以外,同時也必須遵守兒童權利公約的四大約則。
本教案內容除了依據「世界人權宣言」之理念與「兒童權利公約」之教學內容,同時參考十二年國民教育「人權議題」與「性別議題」融入之內容與架構,進行課程設計與教材編制。期望學生於課程後,除了能夠了解「人權」之理念外,同時認識自身的權利,並且以正確與溫和的方式,守護與捍衛自身的權利,並且對所有個體保有尊重、友善的態度。

學習目標

  • 能認讀與口說兒童權利公約的單字與句型
  • 能應用我訊息溝通策略於家人及朋友的對話
  • 辨別生活中的性別不平等事件與性別刻板印象
  • 能具備正向且友善的性別意識與價值觀
  • 能傾聽他人的意見與尊重不同的價值觀

教學流程

活動一:My Right!
觀看《小孩酷斯拉|我想讓每個兒少都有表意權|邱達夫》的影片後,主角說明爭取兒童表意權的過程。因此,本節課將引導學生認識兒童權利公約,使學生能夠認識兒童權利公約的內容,最後透過結構式合作學習,練習兒童權利公約的英語單字,提升英語口說能力與與同儕互動合作之社交技巧。

活動二、換句話說 I message 
觀看《青春發言人 | 跟爸媽溝通總是讓你心很累嗎?來試試溝通練習吧!》的影片後,引導學生利用「我訊息」溝通策略,與爸媽進行溝通與對話,最後透過結構式合作學習的策略,輪流且公平交流彼此如何應用我訊息溝通策略。

活動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本節延伸先前所學之「我訊息」內容,除引導學生思考我訊息中的溝通核心外,亦引導學生省思在生活中如何運用我訊息,以及使用時可能會遇到哪些挑戰。進以提升學生之後設思考與宏觀思考能力。

活動四、「憂」關「性」命
本節以性別議題為主軸,引導出性別與人權的相關性。引導學生思考性別偏見與歧視下,對個人的各項權利甚至生存會造成哪些容易被忽視的風險。最後透過國際新聞,促進學生發展跨文化之觀點以及重視性別平等與人權平等的重要性。 

教學心得
【英語】
在第一節英語課中,教師利用影片的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兒童權利公約節」,並且介紹兒童權利公約中兒童的五大權益。在第二個教學活動中,教師除了利用教學簡報介紹五大兒童權利,同時邀請學生將重點記錄於學習單中,提升學生參與度,進而提升學習成效。接著,教師邀請學生分享「最重要的兒童權利」,透過結構式小組學習「四人輪流說」的教學策略,學生在分享的過程中,能夠了解「要如何進行分享,以及如何聆聽他人分享」,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效能,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在第二節英語課中,教師引導學生認識「你訊息」與「我訊息」的溝通策略,透過情境比較與分析兩中策略的溝通成效,進而帶領學生認識「我訊息」的溝通架構與方式。最後,邀請學生將所學的「我訊息」溝通策略與生活連結,思考與回顧最近與家人之間的不愉快或是衝突,嘗試利用「我訊息」的溝通策略進行溝通,並且書寫於學習單中。最後,教師邀請學生將學習單與人分享,希望透過此學習單中的「我訊息」溝通策略,能夠利用溫和且有效的方式,與家人進行溝通,進而近家人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創造和睦的家庭氣氛。
在兩節英語課堂中,學生除了認識兒童權利的五大權利內容外,同時與兒童權利相關的與英語單字與句子,達到學習「知識內容」與「語言知識」的雙重學習效果。此外,在兩節英語課中,教師利用結構式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使學生能夠有架構與結構的情況下,進行小組合作,促使學生能夠了解要如何與他人合作,發揮團隊合作之效果,不僅提升學習成效,同時學習與他人互動與社交的技巧。

【健康與體育】
在第一節健體課中,教師延續英語課的「我訊息」學習經驗,並嘗試將焦點擴散為生活中常見的不平等事件,從中探索不平等的成因與影響。由於銜接先前的學習內容,本節學生回應較為踴躍,也能跟隨教師引導,體會「我訊息」背後的人性觀與正向態度。在進入生活中不平等事件之探究時,各組別也能發展多元想法與意見,彼此激盪出更豐富的討論。然而在提取核心的影響因素時,由於涉及較為複雜的概念抽取,多數學生僅能回應事件表面的過程與簡易的分析,多是仰賴教師的導引,方能提升學生的理解。未來或許可嘗試以「步驟化」的方式,協助學生逐步分析事件,進以有效提取相關概念。
在第二節健體課中,教師運用「遊戲」及節奏較快的「限時討論」促進小組發展合作與討論熱度。從學生的回饋中,遊戲的設計與教師帶領的氛圍是活化課程的重要關鍵,也能促進學生的表達。透過教師的「正常化」回饋,也讓學生可以勇敢的表達對於性別的價值觀與自身的刻板印象。然較為可惜之處在於由於課程內容較為緊湊,部分議題仍有深入探究與討論之空間,如:性器官與月經正名化、破除不平等的實踐等。因此未來可嘗試增加課程節數,保留焦點議題進行延伸探究。
本次課程嘗試以「點、線、面」方式串連各課程的學習內容,並統整出「平等」的意涵與影響。由於課程間透過不同活動反覆促進學生體會「平等」,可見學生對於抽象意涵的表達有逐漸的提升,甚至出現正向的討論氛圍與改變動力,實屬珍貴。然省思本次課程設計,雖針對性別平等著墨許多,但似乎較少提及設計初衷-身心健康的發展。未來可試圖融入相關活動或題材,透過平易近人的生活經驗,相信更能帶動學生高層次情意的發展。

✍🏻關注人權議題嗎 [點我看更多人權教案]

檔案下載

留言區

Copyright © 202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訂閱頻道 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