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水之心

黃瑋筠、邱聖富 臺北市平等國小

尋水之心~水指引著回家的路,是生命的起源。平等里地處山區舊稱坪頂庄,一個有著農耕與生態共生的淺山區域,先民自清朝移居此地集眾合力開鑿水圳與步道,百年坪頂開發史、人文風俗習慣、產業更迭變遷,透過老照片和口述記載,匯集成豐沛的社區人文史料。這裡原本是山林墾地,過去相當熱鬧,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今同樣面對人口流失的問題。平等孩童對於故鄉山林溪流,越來越陌生。因此,課程設計環繞在兩條軸線,透過家鄉長輩、在地職人、生態老師分站傳授。
黃瑋筠、邱聖富 臺北市平等國小
尋水之心~水指引著回家的路,是生命的起源。平等里地處山區舊稱坪頂庄,一個有著農耕與生態共生的淺山區域,先民自清朝移居此地集眾合力開鑿水圳與步道,百年坪頂開發史、人文風俗習慣、產業更迭變遷,透過老照片和口述記載,匯集成豐沛的社區人文史料。這裡原本是山林墾地,過去相當熱鬧,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今同樣面對人口流失的問題。平等孩童對於故鄉山林溪流,越來越陌生。因此,課程設計環繞在兩條軸線,透過家鄉長輩、在地職人、生態老師分站傳授。

學習目標

  • 探究坪頂文史,深化土地認同,連結在地情感
  • 友善山林溪流,愛護地球環境,珍惜食物來源
  • 實地走訪步道,探訪自然美好,用行動守護地球

教學流程

活動一、坪頂思想起
河海地景 戶外教室解說水圳歷史
(一)在 GOOGLE 地圖上查看平等里(平等國小)的地理位置。
(二)在地圖上查看平等水圳的取水源頭在哪裡?是哪一條溪的上游?這條溪最後流向何處?

 

活動二、探詢水源頭 
步道踏查生態導覽
(一)進行水圳步道健行,源頭踏查,需要準備哪些東西,請學生討論發表,並提前準備好。
(二)水往下流,觀察水圳的流水走向,並順著水圳逆流而上,並觀察水圳步道上的里程標記,找出其代表意義。
(三)沿著水圳查看過去曾灌溉過的農田遺跡範圍。

活動三、竹葉船教學 放流觀察流向
(一)竹葉船設計,取材葉子,折成小船。
(二)需要摘下一片窄長形的竹葉,然後將竹葉一端的小部分與竹葉對摺,然後將摺疊處從中間撕開兩條短短的縫,使摺疊處的竹葉成為連著的三片。
(三)然後將左邊的一片折彎穿過中間那片的摺疊夾縫,與右邊的一片「別」起來固定住(摺疊的短頭在船的裡邊)。

活動四、自然藝文饗宴 水源頭吹奏
播放〈森林狂想曲〉請學生拿出直笛,複習都到 G-高音D請學生吹奏四拍長音以及四個吐音。
將班級分成 AB 組,A 組吹奏配合涓涓流水以及蟬鳴鳥叫背景音樂,請 B 組聆聽被給予回饋。

活動五、一條溪流三樣情
(一)教師拿出寶特瓶,請學生觀察瓶內水體狀況,並請學生猜猜看內容物。
(二)教師說明水體取自~~教師事先準備自來水(對照組),指導學生利用廣用試紙,檢測瓶中水與自來水。

活動六、拜訪簡易自來水廠及巡水員
邀請巡水員介紹簡易自來水廠並實地參觀。學生提問巡水員工作內容及甘苦談,了解所在社區特有的職業與產業。

活動七、尋水之心主題書展
(一)用影片說明在大氣中水的循環和水的來源。
(二)教師說明現代臺灣人生活中的水,來自於自來水廠,並說明自來水廠的用途。
(三)教師提問平等里的水源是從哪裡來的呢?

活動八、探究缺水議題
老師利用影片說明極端氣候及強降雨的成因,請學生討論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發生了什麼事 ? 想想看,為什麼有強降雨卻又留不住水...

活動九、節水行動方案
學生討論「節水妙招」,製作「節水海報」並張貼於校園的每個用水角落,從自己開始落實節水行動也提醒全校師生時時刻刻做到「節約用水」。

活動十、守護水源行動宣言
We’re water protectors
各組輪流上台分享海報,並請其他組別給予回饋。教師邀請學生將海報張貼於學校布告欄上,展示水源守護宣言給全校師生。

活動十一、公民行動與環境保護 
植樹愛護水資源
(一)小組報告:每個小組分享他們的倡議計劃,以激發更多的想法。
(二)回顧和承諾:問學生他們自己將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環保行動,鼓勵他們承諾並付諸行動。

活動十二、社區宣導和公民教育 
影響身邊的大人
(一)小組討論:問學生如何能夠影響他們的家人和社區成員參與這些環保行動。
(二)行動承諾:要求學生在下一次課程前訂立一個環保行動的承諾,並分享他們的承諾。
 

活動十三、探究坪頂水議題
教師展示水圳與相關用水的圖片或影片,並提問:平等里的用水從哪裡來?在過去、現在、未來,水在生活中有什麼不同用途?平等里有自來水嗎?平等里會缺水嗎?
 

檔案下載

教案設計:平等教學團隊
賴婷妤、黃瑋筠、邱聖富、林怡君、鄧孟姍、黃偉銘、吳思慈、林靜蘭、辛曉柔 

教學心得
平時讓學生去走水圳步道,他們可能會喊累、不情願。但透過「公視下課花路米_壯遊系列—尋找淡水河源頭」影片,對照司馬庫斯部落的經驗,讓孩子發現原來自己是幸福的,平等里位在地勢相對平緩、水源鄰近的所在,先民築好的水圳,讓現代的居民不用辛苦引水,也庇蔭了現在的孩子們。
借鏡泰雅族人對水源的珍視,帶領學生思索家鄉河川、水圳與生活的關聯性,以及社區居民對灌溉用水及生活用水的適應、及困難所在,總結學生討論內容,歸納出平等里河流水圳的特性及問題,並覺察人類行為如何影響河川環境、日常的生活與地球的未來,更棒的是透過這個歷程,老師驚喜地看見孩子們採取公民行動,為永續地球山川河海盡一份心力。透過教育,喚起孩子內在的良善與覺知,改變,就會真實發生!

一起觀看更多豐富的<<<公視海洋影音節目>>>點擊我🐟

留言區

Copyright © 202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訂閱頻道 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