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覺察與同理心
#情緒理論ABC

東郁玟 台北市東湖國小

「情緒覺察與同理心」對於學生而言是每一階段都需要練習的課題。情緒會跟著每個人走一輩子,有生活就會有情緒,所以讓學生了解情緒覺察的重要性,有助於學生處理情緒與情緒同在。現今,學生以自我為中心思考的狀況逐漸嚴重,網路的發達也降低了學生相互交流情感的機會,故同理心的培養對學生而言相當重要,不但能夠覺察他人情緒及情境給予溫暖及關心,也能夠在人際互動上建立良好的關係。
東郁玟 台北市東湖國小
「情緒覺察與同理心」對於學生而言是每一階段都需要練習的課題。情緒會跟著每個人走一輩子,有生活就會有情緒,所以讓學生了解情緒覺察的重要性,有助於學生處理情緒與情緒同在。現今,學生以自我為中心思考的狀況逐漸嚴重,網路的發達也降低了學生相互交流情感的機會,故同理心的培養對學生而言相當重要,不但能夠覺察他人情緒及情境給予溫暖及關心,也能夠在人際互動上建立良好的關係。

學習目標

  • 透過活動覺察自我及他人情緒
  • 了解引發情緒的事件及想法
  • 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同理心的態度

教學流程

活動一、認識與覺察情緒
透過導讀繪本《彩色怪獸》、《生氣王子》,讓學生覺察及了解自己的情緒,並且將自己的情緒怪獸塗色並分享,分享的同時,能夠讓學生展現自信以及培養互相尊重的態度。透過簡報認識情緒臉譜,讓學生對情緒的展現能有更多的認識及討論。

活動二、情緒ABC

透過繪本引起動機,引導學生每個人都有生氣及難過的情緒,當遇到生氣及難過時情緒出現時,可以思考自己是遇到什麼事件,而事件引起了什麼想法,最後導致情緒的出現。

活動三、同理心大挑戰(一)
藉由影片,觀察同理及同情的不同,覺察他人情緒及情境,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並且感受他人的情緒。透過簡單遊戲的方式,讓學生理解同理心的觀念及重要性。

活動四、同理心大挑戰(二)
延續同理心大挑戰活動。

透過影片《青春發言人/我就是我–妥瑞氏症的游泳少年》,讓學生了解每個人情緒及情境的差異,同理情境也同理情緒,讓學生了解同理心是真正讀懂他人,站在他人角度看世界的心,並能夠適時地給予他人關心及溫暖。

教學心得
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學生對於情緒及同理心有一定的認識,但也可以從中發現有些人是一知半解的,所以需要更多的實際案例讓學生討論及分享,不但能夠透過分享來組織自己對於情緒及同理心的概念,更可以從他人的分享找到自己的盲點。
「情緒的覺察及同理心」對大家而言是一輩子的課題,需要不斷地覺察、省思並實踐,所以透過課程讓學生能夠培養覺察情緒及實踐同理心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議題。情緒來來去去,我們總需要學會了解情緒,覺知情緒,才能與情緒共處;同理心的培養,能給予他人溫暖及關心,進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檔案下載

留言區

Copyright © 202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訂閱頻道 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