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目擊者》國小桌遊教學實施成果

-
范如萱 博愛國小
- 對於即將邁入高年級的四年級學生而言,人際關係與校園生活適應良窳息息相關.而友善的班級氛圍亦有助於班級推展各項事務,所以霸凌防治課程的施行,可對師生皆有助益。透過霸凌防治議題的討論,加深學生對於情境的辨識的敏感度,亦透過實際參與桌遊的歷程,鼓勵學生能實踐具體行動,一同為班級、校園的友善氛圍努力。

友善校園一直是學校的宣導重心,班級間的凝聚力,會形成一股渲染的效果,影響班級同儕的表現,但是,該如何正向引導呢?《校園目擊者》正好是一套絕佳的教材。
入班時,學生對於桌遊活動好奇不已,教師先透過前導影片快速為學生預備角色背景。正式進行遊戲時,學生滿快可以掌握簡明的規則,在每一次的選擇中取捨行動與否,相對應也影響得分多寡。教師在過程中試圖平衡學生的思維,透過延伸討論拓展學生思考脈絡,及給予策略的提示,讓學生更為投入!
揭曉結局時,教師會特別強調結局為「全班的貢獻」,以促進班級同儕對彼此的認同,當每一位學生都意識到自己身為班級一份子的身分,並理解人各有所長,抱持著好奇心聆聽不同的聲音,我們就越有機會提升判斷與行動力。
學生在知識、態度方面的調整,往往需要透過更趣味性的方式融入課程,才能真正內化為態度,在練習中養成行動。對學生而言,是非對錯經常是給出社會期待的答案,而缺乏更多討論空間。在《校園目擊者》的課程中,我很欣賞能提出不同見解的學生,例如:如果主角小廷總是推卸責任,那過多的協助、化解危機,不是反倒讓他更加依賴嗎?老師,我要看我跟小廷關係好不好才能做決定耶?小廷總是不在乎別人,那我們也都懶得理他了!……學生的不同聲音,傳遞他如何看待同學未成熟的言行,延伸對話才有機會讓選擇不同。
謝謝團隊在教材提供上相當細緻,縮短備課負擔,參與研習也讓整體教學順暢許多。建議有興趣以此媒材作為教具的教師,可以預先準備規則(點數、分數)與實務上結合的說法,例如:投入零點,可額外獲得補充點數,我會表達為「沒有行動有可能是在充電,因此會多獲得點數」;有貢獻注意力點數卻因為未達標被扣分,我會表達為「貢獻不獲支持,心灰意冷、自我懷疑」。如此一來,學生對增減點數與分數有現實經驗的連結,在課程結束後,亦會帶著新的體悟在人際上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