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位思考練習《校園目擊者》國小桌遊教學實施成果

莊于萱 屏東縣枋山鄉楓港國小

本次課程,藉由公視影片的導入,讓學生從真人真事的經驗培養同理心。並搭配【校園目擊者─國小版】桌遊,透過遊戲的形式,了解彼此之間的關係可能因各種不經意的舉動、微小的念頭,逐漸發酵,而產生不一樣的變化。最後課程透過小組討論,讓學生站在三個角色的角度思考,藉此展現學生的同理心與關懷,學習主動溝通並解決問題。
莊于萱 屏東縣枋山鄉楓港國小
本次課程,藉由公視影片的導入,讓學生從真人真事的經驗培養同理心。並搭配【校園目擊者─國小版】桌遊,透過遊戲的形式,了解彼此之間的關係可能因各種不經意的舉動、微小的念頭,逐漸發酵,而產生不一樣的變化。最後課程透過小組討論,讓學生站在三個角色的角度思考,藉此展現學生的同理心與關懷,學習主動溝通並解決問題。

《校園目擊者》人權桌遊-教學實施成果

透過桌遊的遊戲過程,能夠初步帶學生進入班級中,可能會遇見的霸凌情境,並讓學生提高對於霸凌事件很容易就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的敏感度。教學中搭配不同的媒材,如:繪本、影片的使用,讓學生能逐漸了解霸凌是如何形成的,而若是袖手旁觀的沉默,可能影響到彼此的關係和身心靈的健康。課程也能連結到學生在班級和同儕相處的生活經驗,提及霸凌者、被霸凌者、旁觀者之間的三角關係互動,學生也開始會提出對自己曾經遇見過霸凌事件的想法,例如:擔心自己貿然介入,會轉而被老師怪罪,也沒有好結果。最後課程透過小組討論,試著站在三個角色的角度思考,藉此展現學生的同理心與關懷,學習主動溝通並解決問題。

教學心得與建議

1. 在遊玩過程中,教師事前將牌卡的達標標準都遮住,讓學生出完注意力才掀開是否達標,減少學生把遊戲目標只放在能否能「達標」這件事情上,但對於注意力的使用,有些學生仍傾向當成籌碼,有多少出多少,沒了就算了,對於牌卡情境和校園霸凌的關聯,還是需要教師增加後續引導,例如:使用學習單、小組討論,讓學生能夠利用牌卡的情境多做進一步的思考。
 

2. 高年級的學生大約15分鐘左右就能結束一場桌遊,每一組幾乎達到<1的結局,因此遊戲結局的標準或許可以再提高一些,讓學生可以感受到不同遊戲結局。

3. 搭配的學習單和影片,能讓學生再多仔細思考遊戲過程中,所做的決定投入注意力原因,或是再重新檢視卡牌情境,對自己帶來的感覺。而影片裡是真人真事的經驗分享,也使得學生霸凌者及被霸凌者的關係有不一樣的想像,了解彼此之間的關係是可能會因各種不經意的舉動、微小的念頭,逐漸發酵,而產生不一樣的變化。
 

留言區

Copyright © 202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訂閱頻道 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