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義的勇氣《校園目擊者》高中桌遊教學實施成果

-
朱庭頡 臺北市私立華岡藝術學校
- 運用人權議題為主題,帶領學生了解在學校的人際關係若遇到霸凌時,如何能夠採取正確的策略,為受霸凌者伸張正義,藉由公視影片的引導,搭配《校園目擊者》桌遊的練習,最後運用ORID模式進行反思與行動,期盼未來學生都能夠藉由自己的飾品設計創作融入人權議題主軸,在校園中倡議反霸凌議題,亦能夠成為面對霸凌的正義助人者。

於教學活動設計上,考量到每位學生的背景及過往經驗不同,有的同學可能曾經是霸凌者或被霸凌者,需要將學生身心差異放入課程規劃思考的一環,避免學生因人權桌遊使用歷程中,產生投射過往霸凌經驗,而導致情緒低落。
透過教學活動中,能夠讓學生們了解在學校的人際關係中,若自身或身邊的同學、朋友遇到霸凌時,如何能夠採取正確的策略,為受霸凌者伸張正義。藉由公視影片的引導,搭配《校園目擊者》桌遊的練習,最後運用ORID模式進行反思與行動,期盼未來學生都能夠藉由自己的飾品設計創作融入人權議題主軸,在校園中倡議反霸凌議題,亦能夠成為面對霸凌的正義助人者。
學生學習上,透過影片、桌遊等多項媒材的引導,使學生們都能知悉霸凌者的處境,並採取相應的策略幫助被霸凌者,也避免看到同學被霸凌時,僅成為旁觀者,而可以多做一點,就能避免憾事發生。
也透過修復式正義概念導入課程,讓學生們了解,雖然霸凌者與被霸凌者可能彼此有不同的立場,但是不是只能成為仇人或避免接觸,當被霸凌者希望修復關係且霸凌者也願意修復關係時,可以運用修復式正義的方法,讓霸凌者與被霸凌者握手言和,促進學校友善與友愛的氛圍與班及凝聚力。
在教學的過程中,身為老師覺得最困難的是要培養學生具備同理同學能力,因為有時候同學的關心與同理心的展現,不一定可以達到安慰或讓案主有被同理的感覺,因此要如何讓學生適時發揮同理他人的功能,需要透過各種練習,並讓學生能識別同理心與同情心的不同,也讓學生知道有時候在安慰他人時,不一定要說很多話,精準簡短的話語,更能打動案主的心靈,讓案主有被同理與接納的感受,更能有效地安慰他人。
而在受到情緒影響時,有的學生較不知道如何說出口,因而藉由教導學生「我-訊息」表達方式,當面對語言霸凌等不舒服行為時,能使用此技巧表達,幫助學生能用堅定而和緩的口氣,向他人表達自己的立場、情緒及想法。
在桌遊推廣與使用上,本校不但讓學生能夠將課程融入桌遊,亦透過教師社群方式,讓更多老師體驗與使用此款桌遊,希望能幫助到校內更多學生。
建議未來可以多推廣此款桌遊,讓更多學生了解到遇到霸凌事件或是自身遇到霸凌時,如何幫助自己,也能適時的伸出援手,主動幫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