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裡的兒童人權

沈芳儀、葉芮君、郭蕙琪 臺北捷運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委託財團法人彭婉如文教基金會辦理)

幼教課程以幼兒為本位,重視個人差異、看見不同幼兒需求並給予鷹架策略,此概念與「兒童人權」內涵相符。北捷教保中心將人權精神落實在平時例行活動、日常作息中,每一刻都是大人與孩子們平等相處的時候。本次參賽及設計概念是想讓大眾了解,開放式幼兒教育如何經過大人們觀念翻轉,以及師生共創的經驗歷程。
沈芳儀、葉芮君、郭蕙琪 臺北捷運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委託財團法人彭婉如文教基金會辦理)
幼教課程以幼兒為本位,重視個人差異、看見不同幼兒需求並給予鷹架策略,此概念與「兒童人權」內涵相符。北捷教保中心將人權精神落實在平時例行活動、日常作息中,每一刻都是大人與孩子們平等相處的時候。本次參賽及設計概念是想讓大眾了解,開放式幼兒教育如何經過大人們觀念翻轉,以及師生共創的經驗歷程。

學習目標

  • 能覺察自己及他人的想法或情感,並能比較異同
  • 能知道生活規範及活動規則的理由
  • 能在對話情境中相互表達、傾聽、協商,並調整自己的想法或情感
  • 能理解他人之需求,表現利社會的行為
  • 能與他人合作完成工作或解決問題
  • 能調整自己的想法、情緒或行為,以符合規範

教學流程

活動一:兒童人權繪本及影片賞析
透過兒童人權繪本及影片介紹,像是《好心的國王:兒童權利之父-柯札克的故事》、《青春發言人|欺負我年紀小嗎?兒童人權》說明國際兒童人權日的典故,讓幼兒了解兒童人權內涵,並喚起孩子對自身權益的好奇與重視。

活動二、開班會囉
預計在當月挑選一天,讓孩子設計自己的作息活動,因此我們透過班會討論,鼓勵每個幼兒能表達自己的想法,過程中我們讓幼兒了解發想要經過思考,想想提案能否執行,當幼兒間意見相左時,引導幼兒協商、調適心情、尊重他人想法、取得共識,並藉由投票做出負責任的決定。

活動三、孩子作主日-我自己決定的一天
統整孩子們繽紛的意見後,班上孩子決定要去野餐、吹泡泡、玩空氣火箭、拔河、唱歌跳舞、看電影,大家討論好先後順序及適宜的時間就去執行。當日全體幼兒合力搬運器材、彼此提醒適宜的活動規則,共度美好的一天。活動結束後老師引導每個孩子說出心中的感受,有滿足、開心、意猶未盡…。

活動四、來捐玩具吧!
北捷教保中心家庭普遍經濟狀態小康,家庭資源充裕,每個家庭多少都有閒置的玩具。我們首先鼓勵親子對談、動手整理,將家中還可以使用的教玩具統整出來,從學習單引導孩子思考這是還需要的玩具嗎?決定要捐贈的玩具,我們有個團討的時間,大家分享想捐出的玩具,最後一起好好玩一輪、跟玩具道別,再由家長志工協助運送捐贈,讓玩具的壽命延續、資源共享。

教學心得
時間規劃:時間規劃合宜,幼兒園沒有課程進度壓力,是在生活中實踐人權精神,我們把時間拉長至一個月去執行,如常進行每項課程活動,例如:團體討論、玩具分享等,但是在過程中老師會不斷引導孩子思考、表達並給予尊重,討論每個想法的可行性,以及協調個體間想法的差異,並取得共識。
教具使用:在教具的選擇上,我們使用公視影片作為前端引導入門,引起孩子對兒童人權的好奇,其餘教具皆採用幼兒園平日生活素材。
教案成果是否達成學習目標:我們的目標是將兒童人權精神落實在生活中,經過一個月密集的討論與省思,孩子們對於「小孩有人權」這件事感到驚喜與訝異,初期會發生濫用權力的事件,例如一有不順心,就主張自己有人權,經過多次討論,孩子們漸漸了解權力與義務間的關聯,且每個人的意見都應被尊重,然後再慢慢練習和緩說出主張、溝通協商或妥協。以第一年成果來看有達標,但若要實際落實在生活中,則還需持續滾動推進。
學生吸收與回饋的情形:幼兒對於自身權益感到重視,遇到意見分歧的時候,會開始嘗試討論溝通,也會提出建議。在進行課程討論時,孩子都能自信的說出想法,不容易被大人的期待左右。孩子回到家裡也開始試著和緩說出自己的需求,例如穿著粉紅鞋的男孩,會跟家人表達自己的身體想要自己作主。

檔案下載

留言區

Copyright © 202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訂閱頻道 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