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嶼的環境與文化認識
#行動學習

黃守綸、姜馨惠、人文國中學生群 宜蘭縣人文國中小

宜蘭人文國中小實施混齡教育,進行差異化教學。
在規劃海洋教育時,主要是從學生自主意願開始進行,而不是刻意在特定的課程中規劃海洋教育內容,基於「成就每一位學子的成長」理念,依照每一位學子的發展階段設計出具有「偵測-反應」的即時回饋系統的課程,注重於安置性與形成性評量,並隨時就每個孩子的身心狀態、學習場域的氛圍、可媒合資源的多寡等向度因子來追蹤與調整,達到有機體概念。
黃守綸、姜馨惠、人文國中學生群 宜蘭縣人文國中小
宜蘭人文國中小實施混齡教育,進行差異化教學。
在規劃海洋教育時,主要是從學生自主意願開始進行,而不是刻意在特定的課程中規劃海洋教育內容,基於「成就每一位學子的成長」理念,依照每一位學子的發展階段設計出具有「偵測-反應」的即時回饋系統的課程,注重於安置性與形成性評量,並隨時就每個孩子的身心狀態、學習場域的氛圍、可媒合資源的多寡等向度因子來追蹤與調整,達到有機體概念。

學習目標

  • 了解洋流在海洋的重要性
  • 島嶼文化和漁獲之間的關係
  • 海洋如何形塑島嶼文化
  • 體驗海洋休閒與重視戲水安全的親海行為

教學流程

活動一、學生自主學習 
介紹蘭嶼的環境與文化

由同學開始說明課堂主題,「台灣&蘭嶼的關係」、「蘭嶼的潮間帶」、「飛魚季對蘭嶼的重要」讓學生透過感受、發現、解決,更清楚的感受與認知到海洋教育的重要性,並透過自身力量來解決問題提高自信與自身的影響力。

活動二、學生混齡分組
原則討論與行動規劃
請學生說明分組原則,讓學生分派任務與確認自己目標,如我去蘭嶼是為了要能...使用資訊設備與心智圖搜集與分類蘭嶼「人、文、地、景、產」相關資訊等,並透過教師與學長姐經驗分享,最後設計出屬於團隊的行程手冊。

活動三、實地探查,沉浸式學習
依照學生設計的行程計畫持續進行,教師一旁持續記錄學生表現。
公共電視透過影像紀錄本次課程其中三部分,分別是:蘭嶼周克桂老師導覽傳統地下屋、徒步環島、母雞岩浮潛活動(有興趣的教師可參照頁面上方影片示例)。

活動四、學習成果分享

行動學習後學習分享會籌備與實踐,學生籌備學享會獲釋繼續完成個人的報告或作品。

檔案下載

留言區

Copyright © 202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訂閱頻道 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