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開個玩笑不行嗎? 語言的界線在哪裡

-
石怡穎/方虹懿/童雅華 道禾實驗小學
- 三年級的孩子相較於初當小一的新鮮人,小二生的羞澀,此時的他們已然對於「我」的部分更為熟知與了解。而當這個「我」因其所學、所知都具備相當程度的增長,常常讓這個「我」常常變得很大;同時,隨著學習詞彙量的增加,對於所運用的詞彙意義掌握不當,來自語言的衝突時有所聞。

活動一、引起動機
破冰遊戲為了接續的分組,以及打破孩子慣性與熟識的朋友在一起,運用遊戲讓孩子找到不同的朋友一同組成小隊。
遊戲方法:孩子們在空間遊走,聽到教師說出關鍵語詞,即找到該語詞的字數,而找到幾個人成為一組。舉例,「星期天」,三個字,即表示三個人在一組;「我是機器人」,五個字,即是五個人在一組,以此類推。
活動二、桌遊的前導影片
教師帶著孩子欣賞桌遊的前導影片-小廷的故事,並根據影片內容提問,且必須經過小組討論後方能回答。此目的在於,讓孩子了解我們是以組為單位,強調的是團體,讓小組在此刻能夠形成共同討論的氛圍。
活動三、《校園目擊者》桌遊體驗
取出牌卡,逐一說明每個活動的細節。因為我的玩法與公視的最初原版不盡相同,因此在這裡修正為適合我們班上的玩法。
1.每組4-5 人
2.每組只給注意力,並強調注意力不是分數。
3.使用記錄單記錄組員各卡牌的注意力數量。
4.正式開始桌遊體驗
活動四、桌遊教學提醒
1.為確認孩子是否理解注意力的玩法,在活動開始前先讓孩子試玩,當作是暖身題。
請問阿V老師是不是校園裡最漂亮的老師?
(你願意投入多少點數來確認這件事)
2.由老師念出牌卡上的題目,並確認每位孩子都了解題目的意義後,先讓小組做初步的團討,而後接續個人的意見注意力。
活動四、桌遊教學提醒
3.在出注意力之前,教師會一再強調,請回到個人的觀點,團討是大家提出個人的想法。當回到注意力時間,請依照個人的意志去做思考。不要因為團體的意見而左右個人的想法。 同時最後強調,點數不是分數,不會因為多少而受到批判,也就是出多,不會有獎賞;出少,也不會被責罵,純粹回到個人對這件事情所要付出的關注。
活動五、學習單引導及影片欣賞
綜合討論:
1.需要校園目擊者嗎?為什麼?
2.成為目擊者之後的行動是什麼?
3.我能夠成為校園目擊者嗎? 我想當校園目擊者嗎? 想,為什麼?不想,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