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發言人 互動式網頁〈Re:Choice三日間〉

Re:Choice三日間 應對校園暴力模擬文字遊戲

在校園生活中,你的每一個選擇,都可能牽動事件的發展。「如果再來一次,能改寫結局嗎?」在謎團與秘密交織的校園裡,回到事發前三天,你能找出真相,扭轉悲劇發生嗎?小公視「青春發言人」繼《小路的選擇》和《網戀模擬器》後,推出有關校園暴力議題的全新互動文字遊戲《Re:Choice 三日間》,透過情境模擬,讓學生增強面對和處理衝突的能力。
Re:Choice三日間 應對校園暴力模擬文字遊戲
在校園生活中,你的每一個選擇,都可能牽動事件的發展。「如果再來一次,能改寫結局嗎?」在謎團與秘密交織的校園裡,回到事發前三天,你能找出真相,扭轉悲劇發生嗎?小公視「青春發言人」繼《小路的選擇》和《網戀模擬器》後,推出有關校園暴力議題的全新互動文字遊戲《Re:Choice 三日間》,透過情境模擬,讓學生增強面對和處理衝突的能力。
《Re:Choice 三日間》設計理念

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頻傳...
校園暴力議題近年層出不窮,2023年底的新北割頸案更震驚社會。教育部統計顯示,112 學年度校園暴力與偏差行為事件高達 25,226 件,較 111 年暴增 46%。其中除了鬥毆、偷竊、離家出走外,涉毒案件上升,霸凌與網路詐騙持續增加,顯示校園安全議題日益嚴峻。當暴力突然發生時,多數旁觀的青少年往往手足無措,不知該如何自保,伸出援手協助受害者。

因應校園暴力的專題系列
為了回應這樣的現況,小公視團隊《青春發言人》推出〈校園暴力〉專題系列影片與互動網站《Re:Choice 三日間》,模擬校園衝突情境,玩家需在三天內做出多次選擇,每個決定都可能改變結局。《青春發言人》製作人鄭淑麗表示:「讓青少年透過模擬練習取代現實中的慌亂恐懼。當他們藉由遊戲的方式演練過,就更有機會在衝突現場中做出安全且較正確的決定。」

引導學生思辨與行動
《Re:Choice 三日間》不僅是一款遊戲,更是一項能融入課堂的教學資源。教師可藉由引導學生進行遊戲,帶領他們辨識暴力的警訊、理解事件的多重觀點,並討論如何在衝突情境中做出更妥善的選擇。透過這樣的歷程,學生能提升同理心、批判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相互給予有效的支持和協助。

「遊戲中你可以不斷回到過去選擇重來,現實中你只能擁有不斷往前的機會。」

Re:Choice三日間體驗連結
           【體驗⚠️警語】
----------------------------------
本體驗內容涉及校園暴力相關情節,
建議12歲以上兒童及青少年參與。
12歲以下學童,應由師長或家長陪同體驗,
以協助理解內容。
➥ 開始體驗〈Re:Choice三日間〉

📺青春發言人-校園暴力專題系列影片( 四部影音 )

從霸凌者到少年犯,該如何回歸到現實社會上?

有人說,「壞掉的大人,都曾經是受傷的孩子。」那麼,被貼上「「壞孩子」標籤的未成年,打架、逃學、吸毒、混幫派...,他們是從甚麼時候、哪一個瞬間,開始「變壞」的呢?15歲犯下殺人未遂案件成為非行少年莫莫尼,該如何回歸到社會的現實?一起來看看他的生命故事。
➤看影片《青春發言人|所有的壞人都是曾經壞掉的孩子

我不是沒想過幫他,但我怕,怕變成下一個他。

霸凌現場最常出現的角色,不是加害者,也不是受害者,而是甚麼都沒說的旁觀者,而酷凌計畫(Cooling Conflict),一個用戲劇演出校園霸凌和衝突的計畫,改編自學生們的真實故事,看看改寫劇本後,改變角色的選擇與行動,結果是否「可以不一樣?」。
➤看影片《青春發言人|校園霸凌劇本還有可能改寫嗎?旁觀者還有什麼選擇?》

師生衝突?為什麼校園成為師生之間的戰場?

「都出校門口了,老師憑什麼管我?」、「老師對我言語侮辱,聽說不只對我一個人,我該怎麼辦?」 本來應該是開開心心上學的校園,為什麼變成充滿師生衝突的「戰場」?老師也可能成為被霸凌的對象?一起來藉由兩個實際案例,讓師生間來傾聽和理解彼此。
➤看影片《青春發言人|老師可不可以聽我說?同學能不能講講理!?》

回顧《青春發言人》青少年「自傷」及「網路詐騙」專題

其他校園相關議題教學資源

留言區

Copyright © 202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訂閱頻道 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