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真正的海洋之子

實驗教育推動中心執行長 徐永康老師

從2008年海洋教育「知海親海愛海」三個主張開始,到十年後的現在,108新課綱持續將海洋教育當作是議題融入課程的項目。
徐永康老師認為,台灣雖小,但四面環海,海洋滋養我們的生活和心靈,我們應該把海洋當作家人,而不是取之不盡的陌生資源。
期望透過實際體驗和優秀教案分享,讓學生關心海洋,成為真正的海洋之子。
實驗教育推動中心執行長 徐永康老師
從2008年海洋教育「知海親海愛海」三個主張開始,到十年後的現在,108新課綱持續將海洋教育當作是議題融入課程的項目。
徐永康老師認為,台灣雖小,但四面環海,海洋滋養我們的生活和心靈,我們應該把海洋當作家人,而不是取之不盡的陌生資源。
期望透過實際體驗和優秀教案分享,讓學生關心海洋,成為真正的海洋之子。
地圖看,台灣小小的,海洋大大的,加拿大的朋友來台問我,搭火車繞一圈要多久?我說,慢的話,大概一天,快的話,大概十個小時。他喜歡搭火車,有次橫跨加拿大,花了六天時間。我說,確實和加拿大比起來台灣不大,卻四面環海,看海時,心胸可像海一樣大。

海上航道,就像是台灣的動脈,有出有入,滋養著我們的身心,如早期台北大稻埕,有著各國商品買賣,以及後來的海運加工區的設置,讓台灣成為當時亞洲四小龍之一,更無須提到海中美味,常常是節日時的桌上佳餚。

而我們對於海洋又有多少了解?還是誤把海洋當作是有錢的陌生人,不夠用時就和她拿,而且也不用還?這並不厚道,海洋不僅是我們的朋友,也是我們的家人,但我們卻不太認識她,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

在2008年已經把海洋教育當作是學校課程的一部分,當時提到「親海、愛海、知海」的主張。過了十年後的新課綱,持續將海洋教育當作是議題融入課程的項目,並在每個縣市規畫一所海洋教育中心學校。

用心的臨海學校教育工作者,看出海洋如家中長者,擁有無限之力和慈悲的心,向她叩問必得回響。潛入其中,自然產生學習之心。例如有一所離島學校,在海洋中舉辦潛水畢業典禮,為此,規劃出全校的游泳、健身、潛水、海中生物的觀察與自然保育的知識,學生說:「和同學一起潛水,看到的魚和海龜,都在對你微笑。」

為了方便了解,海洋的認識可分成三面向,一向是生活與存在於海中的事態,如海洋生物與自然狀態;二向是從人與海互動所發展出的事物,如個人的海上活動到社會的海洋規範;三向是人類帶有價值判斷的海洋精神,如海洋文學、海洋宗教等活動,在108課綱學科規劃下,從原先的海洋休閒、海洋社會、海洋文化、海洋科學與海洋資源等五大主題,增加了對於技術與永續的概念。

學習的寶庫就在我們身旁,為何不去真實的體驗呢?或許,我們缺的是一位有經驗的引水人。

公共電視服務社會大眾,發揮教育公共化的精神,整理相關海洋主題影片,邀請學校教師,在平台上分享寶貴教案,從幼兒園到國中都有,像極了以海洋為核心一所的學校,以關懷出發,把海洋當家人看待,開展「海好有你」的永續課程,分享給全世界。

綜整來看,世界各地都有發展有成的海洋導向學校,如夏威夷茂宜島(Maui)上的一所國中小學,關心海中珊瑚生態,提供給全球海洋研究單位,作為氣候變遷和海洋酸化的證據;葡萄牙的藍色海洋學校的成立是實現地中海永續發展的作法,類似台灣的海洋中心學校,但多數學科教學內容是以海洋為主的,而學校是由國家海洋部管理。

一念轉化,世界會如此不同,海洋如家人,接近就會關心,關心就可行動,校內老師有好的教案,請您和我們分享。

讓台灣島民,成為真正的海洋之子。

公視兒少教育資源網 - 海洋教育紀錄片精華

影片介紹
不靠海的學校,如何實施海洋教育?吹著海風長大的孩子,老師又會怎麼帶領他們更加認識這片海?
海洋滋養我們的生活和心靈,我們應該把海洋當作家人,而不是取之不盡的陌生資源。
公共電視期望透過實際體驗和優秀教案分享,讓學生關心海洋,成為真正的海洋之子。
這部影片記錄了六所學校的海洋課程(由此前往看教案),透過教師精心的教學設計、公視影音的融入,讓學生們對這片袤廣的湛藍,產生新的體悟與領會。

教學資源推薦 -《SDGs 海洋教育片單》

片單匯集了公視兒少頻道優質的海洋教育節目,這些節目涵蓋了海洋教育五大面向,適合不同年齡層的學生觀看,協助教師將 SDGs 概念融入教學,引導學生思考海洋教育與 SDGs 的關聯。
👉SDGs 海洋教育片單👈

 


 

有任何感想,歡迎留言跟我們分享💜

Copyright © 202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訂閱頻道 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