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尊嚴的尊重」如何教?

臺灣師大公領系副教授 林佳範 從聆聽或說出每個人心中的美好世界開始!

「人性尊嚴」是人權的核心概念,也是人權教育的重要目標。對年幼的學生來說,直接解釋「人性尊嚴」可能過於抽象,但這並不代表無法教導他們理解與實踐。
臺師大公領系林佳範教授提到:孩子可以透過日常生活中的傾聽與交流,讓人權教育不再遙不可及。邀請您點開全文閱讀,深入了解如何讓尊重與人性尊嚴在教室中逐漸扎根。
臺灣師大公領系副教授 林佳範 從聆聽或說出每個人心中的美好世界開始!
「人性尊嚴」是人權的核心概念,也是人權教育的重要目標。對年幼的學生來說,直接解釋「人性尊嚴」可能過於抽象,但這並不代表無法教導他們理解與實踐。
臺師大公領系林佳範教授提到:孩子可以透過日常生活中的傾聽與交流,讓人權教育不再遙不可及。邀請您點開全文閱讀,深入了解如何讓尊重與人性尊嚴在教室中逐漸扎根。
性尊嚴」是人權的核心概念,尊重每個人的人性尊嚴,是人權教育所要推動的目標。可是,很多人會說人性尊嚴很抽象,很難對學生或小朋友介紹或說明之,那要怎麼教?

年紀小的學生,語言文字的抽象思考能力,仍待發展! 直接向小朋友提「人性尊嚴」就如同「對牛彈琴」,他們一定摸不著頭緒!然而,此並非即無法教他們,可透過感受與行動的方式,來認識與實踐人性尊嚴之尊重。

其實,日常生活中的溝通,是最直接實踐尊重他人的模式,比如當有人在對你說話,你卻連聽都不想聽,對方一定覺得很不受到尊重,因此,能聆聽他人的說話,是學習最基本的對他人的尊重,甚者,也是社會中基本禮貌禮儀的要求。可是能聆聽他人的說話,就是尊重他人,這和「人性尊嚴」的認識,有何關聯?

沒錯!能聆聽他人說話,只做到基本的禮貌,讓學生或小朋友練習說出自己心中的美好世界,且認真聆聽他人心中美好的世界;在此過程中,他們在學習尊重他人的主體性,承認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每個人都可以追求心中的美好世界,且因為相互聆聽與肯認,而感受到自尊與尊人,即在實踐對於人性尊嚴的尊重。

人性尊嚴的維護,包括尊重每個人的思想自由、信仰自由、表現自由、人身自由、財產自由等等很多,但可以從聆聽或說出每個人心中的美好世界開始!

人性尊嚴的尊重

從聆聽或說出每個人心中的美好世界開始

公視人權教育片單

公共電視關心人權議題,多年來製播許多人權相關的兒少節目,如兒童哲學節目《熊星人和地球人》、情境體驗節目《下課花路米─同理心大考驗》、邀請名人來代課的《老師,您哪位?》、兒童創新紀錄片系列《小孩酷斯拉》、青少年時事議題節目《青春發言人》等等的兒少節目;所有的兒少節目,皆採用兒少觀眾的角度切入,更能讓兒少族群產生共鳴。👉公視人權教育片單👈

人權活動回顧 -《PTS MOVE人權桌遊到校服務》

PTS MOVE是公視兒少教育資源網推出的「人權桌遊」到校服務,感謝全台學校踴躍申請。2023年11月活動開跑,PTS MOVE的特派員小P走進校園,跟著台灣各地重視人權教育的學校與老師一起瞭解如何透過《校園目擊者》桌遊,為校園、班級開啟一個共同討論「尊重差異」的情境與話題,一起來認識這些友善的學校吧~👉PTS  MOVE校園報報合輯👈

 


 

有任何感想,歡迎留言跟我們分享💜

Copyright © 202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訂閱頻道 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