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酷斯拉S2|我要舞出真實的自己》

影片大綱
「這是你的打扮,不用別人同意。」當孩子跟別人不一樣,家長怎麼陪孩子做自己?
文/化妝男孩品希的媽媽-葉怡菁
我的兒子阿希從小就很喜歡打扮自己,和不愛穿裙子的姐姐相反,他大概在兩歲的時候,就會把各種材質的布、或是紗裙,披掛在自己的身上。
因為阿希從小就長得很可愛,搭配這樣的穿著也不違和,所以我們也不曾想過要阻止他,一直到他穿著芭雷舞的澎澎裙,走進舞蹈教室開始,社會價值觀才對我們展開一連串的洗腦教育。
一起上芭雷舞課的家長們會傳訊息給我,確認我知不知道阿希穿的是女孩兒的舞衣,也有家長表示他們家有哥哥穿過的舞衣,可以直接送給我們,這時候我才發現,原來穿著什麼樣的衣服去上芭雷舞課是社會議題,不是個人喜好。
迎面而來的是越來越多的同學無法理解,因而覺得他很奇怪。老師雖然在性別平等的課程中進行著「要尊重每一個人的性格與想法」,但要真的接納阿希還是稍嫌困難了一點。

持續練習舞蹈的他,卻在舞蹈的世界中,不斷的成長及茁壯,他在舞台上的演出越來越多,大家對於他的舞技也越來越肯定,這樣的支持與鼓勵讓他逐漸地增加了「成為自己」的勇氣。就在他五年級的時候,有同學邀請大家參加自己的慶生會,阿希說也想要去參加,那位同學直接告訴阿希:「你是娘娘腔,我不想讓你參加。」
阿希一聽完,馬上將腳舉到了耳朵旁邊,做出一字馬的動作,然後大聲的說:「你說我是娘娘腔,那你可以做出這個動作嗎?如果不行,以後就不能再笑我!」

就這樣,阿希一步步的走向了自己,這個歷程雖然不是一蹴可及,但每一步都是引領他走上舞台的階梯,他瞭解自己的喜歡和不喜歡,無法抗拒的往自己喜歡的人生邁進。就像他在許多活動的自我介紹中總會說的那一句:
「我是林品希,我堅持做我自己。」


✎歡迎老師投稿教案,分享您寶貴的教學設計與經驗[點我看教案投稿辦法]
🔋此影片適用於 SDG5:性別平權,歡迎老師上課教學使用〔更多SDGs影片請點我〕

留言區

Copyright © 202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訂閱頻道 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