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蓮說X校園目擊者

蔡靖妏 宜蘭縣復興國中

〈愛蓮說〉提出許多「君子」立身處世所應具備的人格特質、行事準則,是品德教育的經典課次,然而,學生往往讀後無感,認為此文太過說教,或難與生活經驗結合。因此,本單元課程採取「議題融入式」教學,透過導入公視兒少研發桌遊《校園目擊者》,提供道德兩難的具體校園情境,讓學生運用「4F思考法」,自省在人我互動中,是否能發揮正直且明辨是非的德性,避免自己成為霸凌事件的加害者、旁觀者;最後,學習並在生活中實作「我訊息」,與他人展開良好的溝通,維繫良善的互動。
蔡靖妏 宜蘭縣復興國中
〈愛蓮說〉提出許多「君子」立身處世所應具備的人格特質、行事準則,是品德教育的經典課次,然而,學生往往讀後無感,認為此文太過說教,或難與生活經驗結合。因此,本單元課程採取「議題融入式」教學,透過導入公視兒少研發桌遊《校園目擊者》,提供道德兩難的具體校園情境,讓學生運用「4F思考法」,自省在人我互動中,是否能發揮正直且明辨是非的德性,避免自己成為霸凌事件的加害者、旁觀者;最後,學習並在生活中實作「我訊息」,與他人展開良好的溝通,維繫良善的互動。

學習目標

  • 能說明〈愛蓮說〉中,蓮花生長特徵所對應的君子人格特質
  • 能轉化文本概念,對應校園中的生活情境與人物楷模
  • 運用「我訊息」與他人展開良善溝通互動,友善適宜地對待他人

活動一、身邊那朵蓮
藉由學習單,幫助學生將國文課文〈愛蓮說〉中的君子德性與校園生活連結,從而思考「理想的我」。

活動二、不染不妖大考驗
教師向學生說明實施桌遊《校園目擊者》的原因,是為了透過具體的兩難校園情境,幫助自己思考相似的人際關係考驗,及應對策略。

活動三、反思與克服
實作桌遊後,教師引導學生運用「4F思考法」,針對兩難情境進行復盤與反思。

  • Fact(事實-回顧事件)
  • Feeling(感受-同理感受)
  • Finding(發現-發現阻礙)
  • Future(未來-採取行動)

活動四、亭亭清香的我

學生學習並實踐「我訊息」溝通技巧,與他人維繫良善互動。

「我訊息」教學:學生觀看公視影片《跟爸媽好好說話有可能嗎?試試 「我訊息」》,從中歸納「我訊息」的操作步驟,包括1.釐清內心感受、 2.明確表達想法、3.小心溝通誤區。

留言區

Copyright © 202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訂閱頻道 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