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發言人 What the法》民法篇教學教材包

法治教育民法篇 影音融入教學投影片 ◆ 免費加入會員下載

「你的錢不是你的錢?」、「民法成年年齡規定下修為多少歲?」
本節目邀請台北市私立華興中學李祐馨老師設計並實施教學教材,透過影片中的真實案例,引導學生認識《民法》的適用範圍與實際意義,讓原本抽象的法律概念更貼近生活情境。歡迎教師至下方下載區取得教學簡報與學習單,並依課程需求進行調整,靈活運用於正式教學中。
法治教育民法篇 影音融入教學投影片 ◆ 免費加入會員下載
「你的錢不是你的錢?」、「民法成年年齡規定下修為多少歲?」
本節目邀請台北市私立華興中學李祐馨老師設計並實施教學教材,透過影片中的真實案例,引導學生認識《民法》的適用範圍與實際意義,讓原本抽象的法律概念更貼近生活情境。歡迎教師至下方下載區取得教學簡報與學習單,並依課程需求進行調整,靈活運用於正式教學中。

教材結合小公視影音《青春發言人|What The法|EP05》

影片簡介
你知道嗎?在台灣,18歲可以在超商買菸酒,可以考駕照,也可以投公投票。
但是卻還沒有權利開戶、辦學貸,甚至買自己有需要的高單價商品喔!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
今天的故事是這樣的
﹋﹋﹋﹋﹋﹋﹋﹋﹋﹋
18歲的阿含立志成為一位YouTuber,剛進大學滿腔熱血的他,決定開始著手練習拍攝和剪輯影片。

於是,阿含跑到電腦專賣店選購新筆電,在店長小柯詳細的介紹下,考量到自己的需求後,阿含決定購入超過原本預算「兩倍」的頂級筆電!

沒想到阿含媽媽得知這個消息後,竟然氣沖沖跑去小柯店裡,要求他「全額退費」,甚至還告上法庭!
因為未滿20歲的阿含在民法上還是未成年,買東西需要父母同意才算數!
這種說法是真的嗎?
面對這樣的案件,法官又會怎麼判呢?


▍法律小教室 ▍
涉及法條: 民法第12條 滿20歲為成年
民法第13條 滿7歲以上之未成年人有限制行為能力
民法第77條 限制行為能力人為意思表示應受法定代理人允許 民法第79條 限制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允許所訂立之契約,須經承認始為有效

這集我們想說的是:
1. 民法與刑法還有其他法規的「成年」年齡不同,民法要滿20歲才算成年,7歲以上未滿20歲的未成年人在民法上被稱為「限制行為能力人」。
2. 除非是純獲法律上利益(例如受他人贈與財物)或是依照年齡或身分、日常生活所必須之行為(例如學生在外用餐等)否則限制行為能力人簽訂契約須經過法定代理人(通常是父母)同意才有效。
3. 至於什麼是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行為,除應考慮限制行為能力人之年齡及身分外,尚須就現代社會生活從寬加以認定,採能促進限制行為能力人個性之自由發展。
4. 民法的成年年齡有沒有需要依現代社會生活調整,是大家可以討論、凝聚共識的問題。

🕊️《What the法 | 你的錢不是你的錢?》民法篇投影片-指引說明

此教材包以小公視影音《青春發言人|What The法 S2 |EP05》做教材延伸,帶領學生認識《民法》如何規範日常生活中的契約關係,並探討行為能力對契約效力的影響,PPT簡報可以讓老師自由調整問題與內容,以下介紹將挑選精華進行範例說明。

第5頁-各方說法

透過影片呈現的各方說法,讓學生去思考一件事情不同角度的不同面相,並且去區分民法中規定成年與未成年的界線,探討民法下修年齡的影響,讓學生思考成年後應承擔的權利與責任,並能提出支持或反對的觀點,培養批判思考與法律素養。
 

第9頁-民法是什麼

分析契約中的權利與義務關係:讓同學能夠從案例中辨識買賣契約的雙方(如阿含與老闆)各自享有的權利與應履行的義務,理解契約履行的基本原則。

第12頁-你的錢不是你的錢

認識行為能力的例外情況:能說明限制行為能力人在特定情況下(如單純獲得利益或日常生活所需)不需法定代理人同意,契約仍具法律效力。讓學生學會審慎思考、了解自身權利與義務,才能在未來做出正確的選擇。

學習單預覽(點擊圖片,可放大內容)

【下載區】歡迎下載✨教材包

留言區

Copyright © 202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訂閱頻道 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