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發言人|從被霸凌想自傷到有朋友|特殊生從憂鬱孤單到被理解接納的心路歷程》

影片大綱
今年三月初,媒體報導有關網路流傳的特教生毆打老師的影片,讓「融合教育」問題再度引起關注,不少家長、老師針對特殊生進入普通班與否的議題發表不同的看法。

當時我在臉書看到許多教師、心理師等專業人士討論相關政策,也有很多特教師提出他們的訴求,不過,在這些討論中,我們聽到的是大人角度的聲音,然而,特殊生們又有什麼想法呢?

因此,我決定以「融合教育」當作這次影片的企劃題目,從一位特殊生的視角,呈現他實際經歷的求學歷程。

我們的身邊仍有人會將「資源班」與「問題兒童」畫上等號;或是我們常會聽到,有人講話很直而得罪人時,會說「不好意思,我有一點亞斯啦」,來為自己開脫。這些現象也許代表著社會上的「多數」仍是在不理解這些「少數」的情況下,用誤解替他們貼標籤,在理解之前就先將少數視為麻煩。

這些需要特教資源的孩子因為疾病帶來的特質或限制,他們和他們的家人都必須比其他沒有受到障礙限制的人更努力,才能慢慢克服那些被世人所定義的病症及問題,在這段艱辛的成長路上,我想盡一點努力讓更多路過的人可以對他們有多一些空間與理解。也許我們確實無法感同身受這些特殊生的心情與難處,但我們可以選擇好好對待眼前的人。

在企劃初期,我聯繫了幾位特教老師請教各種問題,閒聊中有一句話讓我過了許久仍難以回神:「可能要等到有一天我們不再須要用『特殊教育』來區隔某一群人,融合教育才算真的成功了吧。」

我過去在補習班工作的幾年中,認識了從小一到高三的許多學生,其實後來在我眼裡,每個孩子都是「特殊生」,有聰明自律的孩子在作文裡寫出他的黑暗與無助;也有過動症男孩沉穩地在台上念出他寫的故事。他們都一樣,在學校這個小社會裡,還需要老師同學的引導與幫助;他們也都不一樣,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的明亮與艱辛,但沒有任何一個孩子應該被放棄。

📺點我看更多集《青春發言人》

✎歡迎老師投稿教案,分享您寶貴的教學設計與經驗[點我看教案投稿辦法]

留言區

Copyright © 202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訂閱頻道 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