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賽恩思|同聲相應》
影片大綱
西元前三、四世紀時,《莊子》中記載著:西周有個叫魯遽的人,曾經將兩把瑟分別放在兩個房間裏,將其中一瑟某弦彈一下,隔壁那具瑟上同樣的弦也會發聲,「鼓宮(音謂名)則宮鳴,鼓角(音調名)則角應。」作者認為是音律相同之故。
他又改變試驗方法,將瑟亂彈一氣,結果出來很多泛音,另一具瑟上的每根弦都或多或少地應聲而動。魯遽的試驗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共鳴實驗。
✎歡迎老師投稿教案,分享您寶貴的教學設計與經驗[點我看教案投稿辦法]
-
相關影片
-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