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目擊者

劉亦淳 臺中市東光國小

課程中帶領學童從第一人稱視角思考若是與故事主人翁有共同遭遇,會產生什麼感受,該怎麼解決,後續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激盪出不同的可能性。透過桌遊的體驗,化身為事件的目擊者與桌遊故事主角共同體驗事件的歷程,讓學童感受目擊者的力量也能夠牽引著事件的後續結果。期盼學童在生活場景中成為目擊者的當下能夠沈著權衡,做出最適當的選擇。
劉亦淳 臺中市東光國小
課程中帶領學童從第一人稱視角思考若是與故事主人翁有共同遭遇,會產生什麼感受,該怎麼解決,後續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激盪出不同的可能性。透過桌遊的體驗,化身為事件的目擊者與桌遊故事主角共同體驗事件的歷程,讓學童感受目擊者的力量也能夠牽引著事件的後續結果。期盼學童在生活場景中成為目擊者的當下能夠沈著權衡,做出最適當的選擇。

學習目標

  • 透過繪本作為媒介思考生活中可能出現的霸凌事件,並了解事件可能帶來的感受,最後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
  • 能了解話語具有其殺傷力,反思不當的話語可能產生的後果
  • 透過桌遊的體驗思考霸凌事件發生時,身為目擊者的自己能否給予當事者適當的協助

活動一、引起動機
教師揭示課程名稱「我們都是目擊者」、桌遊影片封面圖以及課程繪本封面圖,請學童猜猜封面上的人物是什麼原因出現這些表情?目擊者可能會與這些故事的角色有什麼樣的關聯?

活動二、繪本共讀「不!我不喜歡被捉弄」 ORID焦點討論
使用「不!我不喜歡被捉弄」繪本之影片,同時請學童思考主人翁在故事中有哪些的困境,反思自己或是他人的生活中是否也有同樣的困境。

過程中利用ORID焦點討論法,將學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聚焦在故事的事件、感受、過往經驗、解決方案,梳理霸凌事件的脈絡並與生活經驗扣合。

活動三、不只是開玩笑而已
以公視青春發言人頻道之影片「只是開玩笑有這麼嚴重嗎?歧視性言論」作為媒介,請學童省思不經意的話語是否有可能成為傷人的利刃,以及討論該如何避免自我的話語傷及他人。

活動四、桌遊體驗
進行「校園目擊者」桌遊體驗,請學童以小組為單位共同進行遊戲,遊戲將只會使用注意力點數,引導學童思考事件可能帶給當事者的感受,以及旁觀者是否有能夠協助的地方。遊戲的體驗將與學童的生活經驗串連,一同討論若是事件真實出現在班上,是否有更好的解方。

教學心得
本教案分為兩大環節:繪本內容討論、桌遊實作。由於此教案繪本內榮較適合年紀較小的學童,實際操作的三年級學童能夠理解且不會太過淺白,若是四年級以上學童可能須考慮調整繪本的選用。ORID討論進行大致順暢,但有出現下列兩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每個組別可能都有進度無法跟上的學童,需要教師適時介入引導。此外,還可能出現的狀況是部分組員較為強勢,會主導整組的討論結果,此時需要教師引導其他學童發表自我看法,促進小組成員的討論與互動。

桌遊的主題「霸凌」與班上學童在三上社會課中學習過的內容相呼應,因此思考過後將此教案的教學對象設定在中年級與社會課的課程內容做為銜接。由於此桌遊較適合高年級的學童使用,因此在設計流程時,有針對三年級學童的心智發展調整桌遊的遊戲規則,將得分機制取消,保留注意力,請學童將關注的焦點放在事件是否能夠順利達標。整體而言,三年級的學童較需要多一些時間思考,講解遊戲的規則與練習使用注意力會花費比想像中還多的時間,最後壓縮到遊戲時間,教案在實作時並無足夠的時間將桌遊的每一個事件都進行完畢,在下課前也無足夠的討論省思時間,較為可惜。在審視教案進行的流程後,認為可以自行將事件的數量減少,並挑選出數個可能較常發生的事件,與全班學童進行討論事件內容與自我後續可以做的行動。

✍🏻關注人權議題嗎 [點我看更多人權教案]
👀人權相關影片看這裡 [點我看更多人權影片]

留言區

Copyright © 202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訂閱頻道 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