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教育-人權與生活實踐

人權與生活實踐 影片清單

人權,必須落實在生活中的人際互動。人權的保障,除國家的規範體制中實踐,更需要在生活的人際互動中實踐。尊重每個人、族群、文化等,皆有其差異,且須避免因為各種偏見,而導致不公平的對待特定的個人或族群。不要小看族群的歧視,星星之火足以燎原,歷史上往往會導致戰爭或大規模的族群屠殺,且其與社會上政治經濟的不平等或種族主義等互為因果,必須正視且採取行動來避免其發生。
資料來源:《12年國教議題融入說明手冊》
人權與生活實踐 影片清單
人權,必須落實在生活中的人際互動。人權的保障,除國家的規範體制中實踐,更需要在生活的人際互動中實踐。尊重每個人、族群、文化等,皆有其差異,且須避免因為各種偏見,而導致不公平的對待特定的個人或族群。不要小看族群的歧視,星星之火足以燎原,歷史上往往會導致戰爭或大規模的族群屠殺,且其與社會上政治經濟的不平等或種族主義等互為因果,必須正視且採取行動來避免其發生。
資料來源:《12年國教議題融入說明手冊》
議題實質內涵
E4:表達自己對一個美好世界的想法,並聆聽他人的想法。
E5: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E6:覺察個人的偏見,並避免歧視行為的產生。
J4:了解平等、正義的原則,並在生活中實踐。
J5:了解社會上有不同的群體和文化,尊重並欣賞其差異。
J6:正視社會中的各種歧視,並採取行動來關懷與保護弱勢。
U4:理解人權與世界和平的關係,並在社會中實踐。
U5:理解世界上有不同的國家、族群和文化,並尊重其文化權。
U6:探討歧視少數民族、排除異類、污名化等現象,理解其經常和政治經濟不平等、種族主義等互為因果,並提出相關的公民行動方案。

影片清單

《小孩酷斯拉|我用拍片改變世界》

14歲的郭于萍喜歡用拍片的方式去分享自己的想法,她拍攝的內容大多是與動物、文化相關,另外也在聾人協會擔任志工幫他們拍攝影片。于萍是混血兒,剛從加拿大來到台灣時,最大的障礙就是講中文,她覺得聽障就像不懂某種語言一樣,只不過是一種與人溝通的障礙,如果大家多協助他們,他們就能和一般人一樣平權生活。點我看完整影片    ▻點我看更多《小孩酷斯拉》觀看更多〔人權影音

《小孩酷斯拉|我想讓每個兒少都有表意權》

14歲的邱達夫想成為一位數學家,但是和數學同樣熱愛的,是兒童人權的推動。他單槍匹馬拜訪立委,發現在現有體制之下難以有太多改變。於是把行動擴展到與幾個朋友一起推動在校內舉辦公民論壇,讓兒童能更具備表意的權力和公共參與的意願。 點我看完整影片   
▻點我看更多《小孩酷斯拉》觀看更多〔人權影音

《老師,您哪位|唐綺陽的溝通課|爸媽,請您好好說》

唐立淇在人生路上,她一度覺得自己是人際關係中的失敗者,為了找到與人相處邏輯,她走進占星世界。常幫人調解紛爭的唐立淇,第一次面對小學生,她帶領孩子,以即興表演的方式,引導大家說出最討厭聽到大人對自己說的話、與父母衝突時的心情。並將這些情緒言語,以大人的角度重新「翻譯」。點我看完整影片 
▻點我看更多《老師,您哪位?》
觀看更多〔人權影音

《老師,您哪位?|東明相的溝通課|看得到的聲音》

演員東明相因為幼年時的一場高燒,導致他聽力受損,曾因為說話不清楚,交不到朋友,甚至遭到同儕的排擠。這一次東明相設計了一連串聽損體驗的活動,讓同學了解聽損者與一般人溝通時,會面臨到的困難,也讓同學思考如何用非語言的方式與人溝通,他相信,只要建立孩子們的同理心,溝通是不會有障礙的。 
點我看完整影片   ▻點我看更多《老師,您哪位?》
觀看更多〔人權影音

《下課花路米|同理心大考驗|生理期很不爽》

女孩子在進入青春期開始發育之後每個月會有月經,經血是子宮內膜脫落的細胞跟組織,跟乾淨的血液一起排出來,而在月經期間有些女生在生理上會有腹部的經痛造成不舒服,而心理上則是會擔憂經血外漏、沾黏在衣物上面,這些都是男生們一輩子都不會經歷的事情。
點我看完整影片   ▻點我看更多《下課花路米》
觀看更多〔人權影音

《青春發言人|博愛座存廢爭議》

博愛座的爭議一直沒有停過。從司法的觀點來看,讓不讓座並不會引起任何法律的處罰,但是用不堪的字眼對別人人身攻擊,卻可能造成公然侮辱的刑責。究道博愛座「應該」讓座給老弱婦孺的依據是甚麼?博愛座真的博愛嗎? 點我看完整影片  ▻點我看更多《青春發言人》觀看更多〔人權影音

《青春發言人|越南人來台灣都嫁老男人?打破你的刻板印象》

說到越南,你第一個想到的是不是越南河粉和鴨仔蛋呢?這次青春發言人走上街頭詢問高中生們對於越南的印象與疑惑,並找了來自越南老公是台灣人的youtuber兼越南語教師阮秋姮親自為你解答,究竟我們對越南存在著什麼刻版印象呢?又有什麼冷知識是我們所不知道的呢? 點我看完整影片   ▻點我看更多《青春發言人》觀看更多〔人權影音

《青春發言人|媽媽來自中國 讓他從厭惡到釋懷》

因為媽媽來自中國的緣故,明峯小時候常被同學笑「陸配都是假結婚」、「陸配子女就是來洗血統」,當時的他因此厭惡自己的媽媽。對明峯來說,他生在台灣、長在台灣,卻要比別人更努力,才能證明自己「也是台灣人」,內心實在不好受。從90年代至今,在台灣的中國籍配偶逾30萬人,像明峯這樣的故事,絕對不是個案... 點我看完整影片    ▻點我看更多《青春發言人》
觀看更多〔人權影音

《青春發言人|我不敢承認我的媽媽來自越南 新二代談成長困境》

在鏡頭前,18歲的林宗洧充滿自信的介紹自己,「我是台灣人,也是越南人」。但如果把時間倒轉回3年前,他絕不會承認有關越南的一切。因為宗洧害怕,別人會因為自己的媽媽來自越南,不想跟他做朋友。 升上高中後,宗洧突然想通了,他認為,如果自己一直把出生背景藏在心底,就沒有機會與別人進一步交流,也沒有機會翻轉社會大眾對於新住民的「負面想像」。
點我看完整影片    ▻點我看更多《青春發言人》
觀看更多〔人權影音

留言區

Copyright © 202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訂閱頻道 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