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學教育的感動三部曲--徐永康老師

-
實驗教育推動中心執行長 徐永康老師
- 哲學教育能培養孩子思辯能力、傾聽並理解各種觀點的能力,但因為哲學相對於其他學習領域,顯得更抽象、難懂,讓許多教師卻步,許多生活上根本的問題,沒有機會與他人討論、聆聽他人的想法,也就很難發展出自己的觀點。公視兒少教育資源網上,有像是《熊星人和地球人》這樣哲學教育的節目,就能有效幫助師生,將抽象的議題透過具體情境來學習。

我自己從事哲學教育工作,會聽到大部分的人有一個迷思,就覺得哲學是只注重理想、吸空氣就會飽的人去學的,甚至有人會說,哲學工作就是在黑暗的房間裡面抓一隻黑貓,你永遠抓不到,好像在浪費生命一樣。
這樣的說法其實是對哲學的誤解,哲學著重的其實是日常生活,尤其是生活中探究的根本問題,像是孩子會問「學這個要做什麼?」甚至是其他更深層的問題,像是「我為什麼要活在這個世界上?」等等,學齡前的孩子針對這類型的問題,是不斷存在的,甚至很多人到中年、老年的時候,他們還在問自己這樣的問題。
當《熊星人和地球人》願意開始去探究這樣的議題,同時也把抽象的概念,具體用故事、戲劇,在對話的過程中讓孩子了解,原來抽象的概念跟我的生活是緊密結合的,我就開啟了我的「感動三部曲」。
第一個感動是,節目影音把抽象的思考脈絡、哲學的精神,具體展現出來,這樣清楚表現出哲學的細節,令人感動;而第二次感動的地方是,這樣的節目,透過導演、演員非常認真的去走位、拍攝,加上後製、剪接、播映,把節目放送到全世界,過程中「團隊合作」的默契與用心,讓觀眾可以看到這樣的節目,是更深層的感動。
看完之後,許多觀眾正向的回饋,表示沒想到兒童哲學、教育孩子了解哲學可以用這種方式來做,第三個感動也就是透過平台感受到「哲學教育」的美好,公視兒少教育資源網的平台建構之後,老師可以把影片嵌入到他的教學活動當中,從創發到使用、被看見,然後被具體執行在孩子的生活當中,讓更多的老師能了解,原來教學是這麼美好的事情。
只要給孩子土壤、營養的元素,他就可以長出大樹,即使未來的世界充滿不確定的因素,也不會撼動到孩子面對未來的勇氣。這個感動三部曲,對我來說真的是人生一段非常美妙的經驗,像是一個夜晚當中有一個火花這樣出現,久久不散的那種感覺,希望所有在哲學教育上努力的教師,也能因此獲得教學上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