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生命教育課題—胡敏華老師

國立羅東高中教師 胡敏華 生命教育專業發展中心協同召集人

青少年除了要面臨生理上的巨大改變外,心理層面也有不少挑戰:與家人同儕的關係經營、對未來人生的迷惘與困惑、經歷各種生離死別等等,種種生命課題催著青少年快速長大,但未必每個青少年都能充分與家人、同儕分享討論,於是公共媒體成為一個替代溝通的橋樑,陪伴青少年與教師們有對話的機會。
國立羅東高中教師 胡敏華 生命教育專業發展中心協同召集人
青少年除了要面臨生理上的巨大改變外,心理層面也有不少挑戰:與家人同儕的關係經營、對未來人生的迷惘與困惑、經歷各種生離死別等等,種種生命課題催著青少年快速長大,但未必每個青少年都能充分與家人、同儕分享討論,於是公共媒體成為一個替代溝通的橋樑,陪伴青少年與教師們有對話的機會。

課題一、意義感的追尋

生命教育核心素養之一是「終極關懷」,也是青少年第一個生命課題,是在談意義感的缺乏、人生目的感的尋找。 對小學生來說,可能常問的就是「我上學要幹嘛?」「為什麼要讀書?」到了國中,可能會常問「為什麼你叫我做什麼,我就要做?」而高中生可能經常會問:「我到底讀這麼多書、考這些試,只是為了上大學嗎?考上了又怎樣呢?難道真的只為了找個好工作?」

意義感跟目的感的尋找,就在重複的讀書、考試、提問過程中,被凸顯出來。然而人生有限,死亡無常的催逼,如何辨識與掌握生命當中最重要的事,成為我們非常重要的課題,什麼樣的人生樣態與價值信念會成為你的終極關懷,需要好好地探問一番。

課題二、關係經營與相處

青少年第二個生命課題,是關係的經營與相處。

過去的時代從買東西、玩遊戲到學習,都需要真實的互動,但如今資訊世代,透過手機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甚至虛擬的世界,我們不需要跟別人建立任何關係,也能生活,於是人跟人之間日益疏離,長期面對鏡頭,或是虛擬圖像互動,我們很難觀察到別人臉上細微的表情,也很難同理對方現在的心情、間接影響校園霸凌、排擠等加劇的問題,如何幫助青少年在關係中健全自己、尊重彼此,這是這個世代的重要功課。

公共媒體可以陪伴青少年

因著這兩個課題的重要,公共媒體可以是很棒的橋樑,協助我們在課堂上用更精采豐富的角度討論這些課題,透過影片也讓他們有機會討論、抒發自己的觀點與感受。

留言區

Copyright © 202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訂閱頻道 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