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離開之後

高翊琇

期許透過此學習歷程,讓學生認識「失落」,也能以「一般化」、「正常化」詮釋失落反應,並且找到適合自己調適失落情緒,並珍惜每一個當下自己所愛的人。
高翊琇
期許透過此學習歷程,讓學生認識「失落」,也能以「一般化」、「正常化」詮釋失落反應,並且找到適合自己調適失落情緒,並珍惜每一個當下自己所愛的人。

學習目標

  • 了解失落情緒,並聯結生活中的失落經驗
  • 覺察與統整失落經驗帶來的情緒、生理、認知、行為反應
  • 蒐集因應失落的方式,並擬定適合自己的方法
  • 展現珍惜重要他人的態度

活動一、依依不捨

播放《青春發言人|來不及說再見》,引導學生思考生活周遭的重要他人可能會在預期/不預期的狀況下離開這個世界。

請學生依序寫下四個自己所珍視的人,並引導學生一一捨棄,從過程中體驗離別、不捨之感受。

活動二、你離開我之後

共同閱讀繪本《我離開之後》,並引導學生帶入情境,感受失去重要他人的情緒、想法,以及蒐集調適方式。

活動三、引起動機

播放《青春發言人|好好說再見》,引導學生思考即時表達愛與感謝的重要性。

活動四、你被寫在我的書裡

仿寫繪本《我離開之後》,體驗重要他人離開之感受,並擬定適合自己的調適方式,最後更重要的是即時表達對重要他人的感謝與愛。

教學心得
一、 面對死亡,跟隨學生可到達的深度
面對死亡,有些學生看似冷靜;有些學生淚不停流;有些學生用幽默的方式微微抗拒,我也不認為一定要現在逼學生去思考這個沉重的議題,而是每個人隨著自己的步調。無法讓自己深度感受與體會也沒有關係,透過理性思考未來的因應方式,也是另外一種學習途徑,重點是開啟學生對於此議題的反思,進而珍視身旁的重要他人。
二、 逃避&面對
有些孩子對於因應失落的態度或方法會較樂觀,例如:一下子就能好起來、要趕快繼續前進不要讓逝者擔心,有些則會過於悲觀,例如:想跟逝者一起死、沒了他生命就失去了意義。其實這兩股都是重要的力量,且需要互相調適,有時讓自己宣洩休息,有時讓自己繼續向前,更重要的是帶孩子接納,與了解這些失落的反應是很正常的。逝者離去的痛或許是一輩子的,但他帶來的愛與回憶,更是跟隨我們一輩子的寶藏!
三、 有所感並得以實踐
覺得課堂最核心的價值,就是讓學生知道失落是一種人生必經的經驗而非問題,接納這些不舒服的感受,進而從現在開始珍惜身旁的每一個人。寫下想對對方說的話是實踐的一種,但進一步的跟重要他人討論死亡、用說的表達感謝與愛,目前僅採用鼓勵的方式,若有機會更希望能促進實踐的部分。

檔案下載

Copyright © 202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訂閱頻道 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