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助隊-從內在小孩照顧到外在小孩

陳玥樺 新竹縣大同國小

對於兒少憂鬱氣質的辨識、理解和同理,以及憂鬱情緒、憂鬱症等相關的因應方式,希望透過專家說明提升對於目前兒少現狀的理解,發展對兒少的設身處地、感同身受的同理心,並且能有主動去愛及關懷的能力。
陳玥樺 新竹縣大同國小
對於兒少憂鬱氣質的辨識、理解和同理,以及憂鬱情緒、憂鬱症等相關的因應方式,希望透過專家說明提升對於目前兒少現狀的理解,發展對兒少的設身處地、感同身受的同理心,並且能有主動去愛及關懷的能力。

學習目標

  • 探索兒少處境現況,反思時代變遷下的不同壓力
  • 覺察個人內在狀態,運用自我照顧方法療癒內在小孩
  • 表達愛與關懷的需求

教學流程

活動一
◆ 影片觀賞與討論
觀賞公視影片「還沒長大就感到生命無望」,4個問答理解兒少自傷現象背後的意義,認識青少年發展特徵,介紹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增加對該階段心理認知功能概念。


 

活動一
◆ 愛的互動任務
先與夥伴演練下方任務,請給予夥伴肯定與支持,此次愛的互動任務請家長/老師們回家進行,下次小團體時間回來分享任務實施情形。

活動二
◆ 愛的互動任務兩兩分享
邀請成員秀出愛的任務後,與孩子的合照,並分享體驗中的心得。愛的任務選擇在甚麼時間、場景與孩子進行?

活動二
◆ 愛的互動任務團體分享
邀請成員分享剛剛討論中印象深刻的地方。愛的互動任務延續:邀請成員分享怎麼持續愛的互動任務,或是找出適合自己的愛的互動,鼓勵成員實踐在未來生活中。

教學提醒
☞藉由覺察自己的童年時期,拓展對孩子的接納與理解,期待開展善意的互動。

檔案下載

留言區

Copyright © 202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訂閱頻道 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