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為本的自傷因應整合課程
#自傷因應#片單

教學示例 國教署生命教育專業發展中心(LEPDC)教師群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每年逾70萬人死於自殺行為,且自殺已成為15-19歲青少年族群的第三大死因。青少年的自殺行為代表著孩子正處於極度痛苦之中。面對這樣令人遺憾的現象,我們該如何理解、接住孩子們的求救訊號呢?身為親友的我們,又該如何當一位陪伴者?又或者你也處於痛苦憂鬱情緒之中,究竟該怎麼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讓情緒更有彈性呢?
教學示例 國教署生命教育專業發展中心(LEPDC)教師群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每年逾70萬人死於自殺行為,且自殺已成為15-19歲青少年族群的第三大死因。青少年的自殺行為代表著孩子正處於極度痛苦之中。面對這樣令人遺憾的現象,我們該如何理解、接住孩子們的求救訊號呢?身為親友的我們,又該如何當一位陪伴者?又或者你也處於痛苦憂鬱情緒之中,究竟該怎麼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讓情緒更有彈性呢?

計畫說明

為協助教師預防、因應兒童、青少年自我傷害之行為,國教署生命教育專業發展中心(LEPDC)特別與公視兒少教育資源網攜手推出《以生命教育為本的自我傷害因應教案與公視影片整合課程》,本計畫共挑選公視《青春發言人》11部探討憂鬱自傷議題之短影音,與在國際上獲獎無數的互動式網頁《小路的選擇》,並邀請專業輔導教師進行教案設計,發展國小國中高中之自傷因應教案,期盼匯集各界力量,為第一線教師增添更多自傷因應教學資源。

高中階段教案

活著是很費力的事,但如果死了就遇不到美好的事了...

《15歲時,我曾經想消失》裡的慶禎說:「活著是很費力的事,但如果死了就遇不到美好的事了...」人究竟為什麼而活呢?每個人會遇到這麼多困境或麻煩事,大家如何看待這些事呢?處理方式有何不同?為什麼有些人會採用自殺或自傷的方式面對困境?他們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教案設計:國立宜蘭羅東高中胡敏華老師
教案名稱:〈覺察自我,解構「念頭」〉➤下載教案
使用影音:《15歲的我,曾經想消失》➤看影片

她從反覆自殺自傷,到可以開口求助,但她仍然持續…

17歲的婷婷是一位網路漫畫家,她從反覆的自殺自傷,到能開口求助,希望幫助更多人。不過婷婷卻持續自傷…精神疾病這麼苦,為什麼婷婷仍願意分享圖畫,接受採訪甚至希望幫助別人?你從他身上看到什麼?如何理解自殺意念之出現、及嘗試自殺的行為所表達的求救訊號?

教案設計:國立宜蘭羅東高中胡敏華老師
教案名稱:〈與生命連結〉➤下載教案
使用影音:《我自殺,但我想活下去》➤看影片

中學生如何看待霸凌這個議題,聽聽這場誠懇的對話過程

台灣超過300萬人有被霸凌的經驗,有一半發生在10-14歲,約有30萬人曾因霸凌想自殺。17歲少年西西,是一位被排擠、想自殺的學生。這群中學生看了他的故事,分享了他們真誠的看法與經驗。我看到霸凌會怎麼做?我擔心什麼?為什麼我只能旁觀?

教案設計:國立宜蘭羅東高中胡敏華老師
教案名稱:〈不是我的錯?思考旁觀者〉➤下載教案
使用影音:《校園霸凌,壓垮青少年的致命稻草》➤看影片

不管怎樣,你只要相信,一定會更好,有一天一定會好起來!

成績不錯的惟尹,升高二時轉學,同儕相處不佳,每天覺得很累。她覺得沮喪,甚至自殘,生病期間,唯一讓她逼自己去做的事,就是跳舞。透過專注地想舞步,就不會鑽進情緒中。惟尹說撐著自己活下來的是:「不管怎樣,你只要相信,一定會更好。一定有一天會好起來!」自我傷害的人想傳遞的訊息是什麼?面對自我傷害的人,我可以做些什麼?

教案設計:新北市金陵女中 李明珠老師
教案名稱:〈身體是一扇門〉➤下載教案
使用影音:《走過末日—憂鬱症患者的獨白》➤看影片

如何陪伴憂鬱的同學?陪伴者如何照顧自己?

該如何陪伴憂鬱或有自殺意念的同學?陪伴者如何照顧自己,避免失去陪伴的力量?不小心說話刺傷憂鬱症同學,怎麼辦?同學憂鬱卻不敢去輔導室或就醫,怎麼辦?該怎麼看待青少年自傷?高敏感的人容易情緒困擾嗎?

教案設計:新北市金陵女中 李明珠老師
教案名稱:〈青少年有話要說〉➤下載教案
使用影音:《6個問答幫你更認識青少年自傷自殺—座談精華》➤看影片

國中階段教案

遇到事情的時候,腦袋會一直亂編故事,往負面的方向去想

「遇到事情的時候,腦袋會一直亂編故事,往負面的方向去想」影片中5位憂鬱症患者現身說法,分享他們對憂鬱症的自我認識,以及他們如何面對,讓觀眾知曉憂鬱症的部分樣貌與當事人在憂鬱症歷程中的可能經歷與努力。情緒、感受、想法之間有什麼關係?自我價值如何形成?憂鬱症與自我價值之關聯?

教案設計:苗栗縣立烏眉國中 黃淑麗老師
教案名稱:〈遇見生命,飛越憂鬱症〉➤下載教案
使用影音:《我們在憂鬱症裡掙扎》➤看影片

如果知道朋友在自我傷害,該怎麼辦?

如果接到告別電話,該怎麼辦?如果知道朋友在自我傷害,該怎麼辦?想自殺的朋友情緒好激動,講不聽,怎麼辦?一時無法陪伴企圖自殺的親友怎麼辦?發現或知悉親友有自傷/自殺的行為時,我應該怎麼做?有哪些心理衛生社會資源可協助自傷/自殺者?

教案設計:臺南市立大橋國中 蔡幸君老師
教案名稱:〈守護生命即刻救援〉➤下載教案
使用影音:
《陪伴自殺傾向的親友,3個問答幫助你照顧自己》➤看影片
《如果你的親友想自殺?你該知道的6件事》➤看影片

我在這裡,到底有什麼意義?

接下來你將化身成小路身邊不同的角色,和小路一起經歷他的生活。你選擇的每一次互動,都可能在小路內心留下不同的刻痕…《小路的選擇》是一個互動式網頁,造訪者將參與小路的生活,並選擇給予小路的回應,而這些回應將影響小路的故事結尾。網頁除了小路的故事體驗及完成體驗後的互動結果分析與情境探討,另亦提供有自救方法、訪談影片及自殺求助相關資源。

教案設計:臺南市立大橋國中 蔡幸君老師
教案名稱:〈拯救小路完全攻略〉➤下載教案
使用媒材:《小路的選擇》互動式網頁➤立即體驗

守護生命即刻救援 拯救小路完全攻略

這份課程設計源於青少年可能在生活中遇到親友有自殺意念的情況,但往往不知如何是好。透過三節課程的規劃,從認識自殺議題的迷思開始,到學習具體的對話方式,最後建立自救方法和資源支持網絡,讓學生能夠在面對這樣的情況時,懂得如何陪伴、回應與尋求協助,培養學生面對自傷/自殺議題的同理心和實際應對能力,成為守護生命的重要力量。

教案設計:高雄市立中庄國中 林欣蓓老師
教案名稱:〈拯救小路完全攻略〉➤下載教案
使用媒材:《小路的選擇》互動式網頁➤立即體驗

國小階段教案

小孩子有什麼好憂鬱的!這是青春期叛逆的表現?

憂鬱是一種感到沮喪的情緒,與憂鬱症之間又有什麼差異呢?當孩子焦慮時,常被認為小孩子有什麼好憂鬱的,或認定這是青春期叛逆的表現,但現實真的是這樣嗎?造成學生憂鬱的因子有哪些?當我們過度重視成績、得獎取向時,不僅難以看到孩子的全貌,孩子也可能用外在成就來定義自己,若長期累積挫折,很容易產生習得無助感,影響自我認同。

教案設計:台中市旭光國小 曾蕙苓老師
教案名稱:我不怕你了,考試怪獸➤下載教案
使用影音:《什麼是憂鬱症?3分鐘動畫告訴你》➤看影片

我只是想關心他,叫他不要想太多,但他卻說我都不懂他的痛苦

提供憂鬱症患者足夠的陪伴和傾聽之前,重視陪伴者喘息空間,以及提升自我覺察力與需求也是重要的課題。在面對憂鬱症時,憂友與陪伴者都是需要關照的。你所知道的陪伴是什麼樣子的行為?你曾經或是看過哪些陪伴及被陪伴的情形?你看見了什麼?你有什麼感覺?我們可以做些什麼,讓陪伴者可以更有能量的繼續陪伴他人?讓被陪伴者可以度過當下需要被陪伴的困境?

教案設計:新竹縣大同國小陳玥樺老師
教案名稱:〈充電的陪伴可是會耗電的〉➤下載教案
使用影音:《好想逃走!憂鬱症陪伴者的心》➤看影片

覺得沒有希望的時候,通常你都會想或做些什麼來支撐自己堅持下去呢?

從理解當前兒少的成長脈絡中,了解不同環境變化帶來的壓力源,以及所需的相關支持。對於生活,你通常會許下什麼願望?覺得沒有希望時,你都會想些什麼來支撐自己呢?你常遇見的師生或親子互動挫折有哪些?增加對於當代兒少自傷的理解後,你會怎麼做?

教案設計:新竹縣大同國小陳玥樺老師
教案名稱:〈守「望」相助隊─從內在小孩照顧到外在小孩〉➤下載教案
使用影音:還沒長大就感到生命無望,理解兒少自傷的意義》➤看影片

我把它講出來,希望其他人不要遭受相同的遭遇

霸凌是一個惡性循環,霸凌受害者中的45.3%,曾經想過要自殺…
你所知道的霸凌是什麼樣的行為?你聽過或看過哪些被霸凌的情形?看見了什麼?有什麼感覺?我們可以做些什麼,讓霸凌不再惡性循環下去?霸凌對當事人會造成那些影響?長大後,我們怎麼看待當年的自己?自己還可以怎麼做?

教案設計:新竹縣大同國小陳玥樺老師
教案名稱:〈任務代號-080〉➤下載教案
使用影音:校園霸凌,壓垮青少年的致命稻草》➤看影片

Copyright © 202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訂閱頻道 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