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

謝佳文

今年葡萄班的成員,是混齡班級,要讓全部的學生可以一起團討、小組呈現,前面的引起動機很重要,正所謂,鋪梗鋪得好,只需等待時間帶來的豐碩成果。
這次的主題教學,我預計從小孩有興趣的「恐龍」著手,將幼兒的興趣和學習融合,一來減低成人的主導和干預,二來將學習權還給孩子。
謝佳文
今年葡萄班的成員,是混齡班級,要讓全部的學生可以一起團討、小組呈現,前面的引起動機很重要,正所謂,鋪梗鋪得好,只需等待時間帶來的豐碩成果。
這次的主題教學,我預計從小孩有興趣的「恐龍」著手,將幼兒的興趣和學習融合,一來減低成人的主導和干預,二來將學習權還給孩子。

教學流程

活動一、我愛恐龍
首先藉由公視的動畫-我愛恐龍,讓孩子們可以輕快地哼唱,簡單地模仿暴龍(手比出三指)、三角龍(手腳摸地)、迅猛龍(手比耶快速前進)、翼手龍(雙手擺動呈飛行貌)以及自創五齒龍(跳很高),來邊聽音樂,邊在教室以恐的姿態活動。

活動二、恐龍爬樹
運用布加上鬆散區的教具,全班創作一棵樹,我們先用黃色的布當作樹幹,然後用深淺的咖啡色排成樹枝,排列方式不同就會形成不一樣的樹木樣態;接著,我們全班一起用翼手龍的方式,腳張開開,低姿勢飛越大樹,不讓作品被破壞。經過今天的活動,有小朋友開始有了很多想法,例如:要畫出大樹的設計圖、河流中有水怪等等,我們將繼續進行戲劇、美學、創作的學習之旅。

活動三、恐龍渡河

在擁有河道的情境下,我們模仿小魚的動作、鯊魚的大嘴巴、水母的水母漂、螃蟹的螃蟹走,並且融入自由式、蛙式和憋氣,進入海底世界,與自己創作的海底生物共同遊玩。

活動四、火山有岩漿

這次就地取材,我們利用教室的桌椅,排成火山和山洞,並且開發不同的路線,不只在桌上爬、還有桌下鑽,以及加上前幾天的手印腳印,讓恐龍在探險時,多了其他挑戰。

活動五、恐龍搬食物

恐龍如何搬運食物呢?老師讓幼兒可以發揮創意,用自己的方式搬物,有人想到可以用腳夾、用背拱起、用肚子撐起、用腋下夾著、用手肘固定等等,都是讓幼兒對自己的身體有更多的了解,並且更理解自己的身體要怎麼用力,才可以保持穩定性。

活動六、恐龍話

另外,恐龍發出的叫聲,都代表什麼意思呢?我們將聲音化為文字,綸綸說:「這個發抖的線,是恐龍身上的皮,他在說自己很餓。」老師也仿畫很多條,那就是代表恐龍很餓很餓,淳淳說:「很多白雲的線條是指,恐龍要我們跟牠一起去那邊玩。」藉由仿象形的恐龍字,讓我們與恐龍更靠近。

活動七、形狀拼貼恐龍畫

在繪本的前經驗預備下,我們將學習區的素材與恐龍結合,塏塏、佳佳和倫倫,使用形狀磁鐵,嘗試拼貼出自己喜歡的畫面,佳佳做出房子和花朵,老師建議塏塏可以試試看鋪排恐龍,於是我們將語文區宮西達也的繪本-我愛你,拿來參照,加上塏塏自己的創意,所以形成了兩個半橢圓狀的恐龍蛋打開,有小恐龍在裡面的畫面。

活動八、恐龍蛋

讓幼兒以肢體展示出恐龍蛋、小小龍、中間龍和大大龍;小孩從恐龍蛋開始,就有很多想像,有的抱著頭,有的仰著,有的側躺屈膝,有些則是長長的恐龍蛋(站著彎腰雙手摸地/身體呈伏地挺身貌)。在長大的過程中,要練習和恐龍夥伴打招呼、抱抱或是比力氣,增進同學間的感情。

活動九、恐龍打雪仗

小孩表示想自己做雪,所以我們要用紙來做雪球,老師提供較厚的海報紙,讓小孩可以練習剪紙,然後再練習握著彩色筆,劃出任何你喜歡的圖案、顏色,或是在畫畫時表達出你想發出的聲音;畫完後,再用手掌的力量,把紙揉成球,在全班的合力下,做了63個雪球,大家要把自己做的雪球,拿來繼續玩雪球遊戲。

活動十、恐龍摘果子

戶外活動上,我們結合恐龍的主題,藉由在戶外拉繩子,黏塑膠球,當作宮西達也繪本中的摘果子情節,透過自己黏貼,以及跳高,來增加扮演恐龍的豐富性。

活動十一、變身小恐龍

透過戲劇,我們練習要與同儕合作,練習兩個人先選定好同為一組,接著討論要扮演哪一種恐龍,再來討論如何變恐龍的頭、身體、手和腳。
透過與他人合作,我們練習溝通、協調,以及讓身體更加有創意的發揮和結合;從原本的戲劇創作中再增加一些難度,提升學習的經驗。

活動十二、恐龍的家

有了帶恐龍去逛校園,到做恐龍的家,爍爍和塏塏用大積木做出恐龍的國宅,還有游泳池和高壓電,以及生恐龍蛋的地方,將自己的生活與恐龍完美結合;侑家越來越會做車子,不僅外形像,也有功能性,確實可以轉動,他做了一台恐龍可以坐的車;佳妤跨出自己的舒適圈,這次跳脫美術的專長,使用樂高做出遊樂場風格的恐龍的家。

活動十三、蒐集恐龍的影子

將自己喜歡的恐龍擺在太陽底下,可以發現黑黑的影子,怎麼把影子畫出來呢?畫出物體本身,是我們很習慣的畫畫方式,現在要突破這個畫畫的框架,因為這些剪影所造成的認知衝突,剛好可以成為老師與幼兒們討論的素材。我們繼續將恐龍從戲劇、音樂、肢體、語文、美術的領域,跨到科學領域,來討論光與影的關係,以及影子的特色。

活動十四、製作恐龍的影子

將上述舊經驗繼續延伸,我們把影子剪下來,並且畫出他認為影子的顏色,大家開始創意大迸發,塗上自己喜歡的色彩,一邊剪下來(剪紙的能力有進步),現在對於剪出凹凸不平的線條,很能嘗試。

活動十五、宮西達也之恐龍系列

藉由語文區宮西達也的恐龍繪本,一併融入此次的主題教學。我們這次專注在欣賞他的畫風;究竟宮西達也爺爺是怎麼畫出恐龍時代的天空(小孩說,有像海鷗的東西,彎彎的曲線在天空中),還有土壤/地上(會有不同的黃色去表示出地面)。

活動十六、宮西達也之恐龍之間的感情

將恐龍與語文區結合,讓宮西達也的恐龍繪本,帶領我們認識有情緒的恐龍;今天講的故事,主旨在闡述,暴龍和翼手龍雖然語言相通,但翼手龍一直想趁暴龍不注意,吃掉牠;相反地,平頭龍雖然和暴龍屬於不同種類,語言不通,但是彼此真心對待,互相照顧,讓彼此都有了最真摯的感情,也會為對方著想。

活動十七、宮西達也之探究恐龍的不同畫法

練習用幼兒認為的深淺色著色,進行深淺的配色效果;藉此調整幼兒畫畫時,調色、配色的不同效果。
在透過深淺的粉蠟筆著色、塗上更細微的細節後,我們再調出自己喜歡的顏色,刷上背景,讓畫面與宮西達也的繪本更加完整、趨進成熟。

活動十八、創意發想宮西達也之恐龍系列畫

可以多元運用不同的素材,並理解各個素材的特定質地,會讓創作更有靈魂也會讓創作者擁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活動十九、建構恐龍

運用學習區的連接塊完成恐龍,小朋友都有自已在建構時的心得;塏塏說:「我做的恐龍腳會動,另外一隻恐龍是甲龍,背上有刺,比較兇。」鈞鈞說:「我做的恐龍,嘴巴有張開,因為他是暴龍,很兇,要吃肉。」佳佳說:「我做的是長頸龍(因為脖子很長,老師問他為什麼不是腕龍,她說長頸龍的脖子比較短)。」

活動二十、我是考古學家(一)-尋找化石去

此本繪本-人類與動物的行為紀錄,分享了一些人類與其他動物不同的行為表現,接著透過想像扮演的遊戲,假裝自己是考古學家,來進行恐龍化石的研究;我們畫出了地圖,拿起紙捲當作望遠鏡,以及平常在學習區時間,就會創作的連接塊作品,當作工具,出發,尋找寶物囉!

活動二十一、我是考古學家(二)-拼湊恐龍化石

擁有這些資訊後,我們用木頭積木、連接塊、鬆散素材,進行鋪排,試圖將恐龍的化石,得以重現;在重建的過程中,老師引導小孩,注意一下恐龍的骨頭是怎樣排列組合的;首先,恐龍的頭,不適完整的圓形,會有嘴巴的開合處,接著會有脊椎,往下會展出身體,身體的骨頭不會只有幾根,會有大中小,最後才有手、腳和尾巴。

活動二十二、立體恐龍-製作篇

接著,我們嘗試用回收品來創作,屬於複合式媒材的創作,要能夠使用別於紙類的物件,進行黏貼創作,讓恐龍更栩栩如生,孩子們練習將紙杯和紙捲固定結合,將紙杯剪出一個小接縫,以利紙杯與紙捲的結合,有些小朋友會用膠帶把小紙捲兩個兩個黏好,再將恐龍的頭、身體、手和腳黏起來,建構得又穩又逼真,從小孩的創作中,可以理解他們漸漸理解恐龍的不同部位。

活動二十三、立體恐龍-平衡感篇

此次二次調整立體恐龍的架構,這種自己一邊完成,一邊修正,與同儕互相討論怎麼製作的過程,是學習很重要的一環;從做中學的過程中,我們更可以體會到怎麼立體、平衡等比較抽象的概念,也更加理解為什麼恐龍會有四隻腳/手(翼手龍是一對翅膀)以及尾巴了,這樣的身體才足夠支撐也才完整。

活動二十四、立體恐龍-彩繪篇

今天用壓克力來塗色,小孩在塗色時,發現壓克力塗在膠帶等滑滑的地方,不容易上色,除非顏色比較深;塗壓克力時不用加太多水,顏色會變淡、變稀,再者,小朋友沉浸在不同顏色的多彩繽紛中,可開心地混色,也試著用金色和銀色,製造出較柔和且帶給亮粉感的質地,相當有趣。

活動二十五、恐龍餅乾

恐龍的課程內容上到期末,我們以手做烘焙的恐龍餅乾,來練習看麵粉的重量、糖粉的克數、奶油和蛋該如何攪拌均勻,並以自己雙手的力量來捏麵團,壓平,用恐龍模型來壓模,讓小朋友體驗該如何自己做餅乾。

教學心得
活動一:透過公視的影片,讓幼兒可以從動畫影片,認識到恐龍也有很多可愛的樣態和行為,打破以往的刻的印象,讓恐龍,不單單是小朋友的喜好,也可從中探索和學習無限。

活動二:此次的活動,讓小朋友有機會將藝術與肢體動作兩個領域結合,將「恐龍」這個主題,加入多元的因素,讓課程更貼近幼兒的能力。

活動三:小朋友在這樣一層一層引導、帶入後,越來越有腦內畫面,也可以自行產出很多想法和好奇,而這也正是老師上課的動力來源。

活動四:小朋友在想像的情境下,很能夠發揮肢體創意,情緒的抒發也相對的自然許多,此堂課,又增加許多以前從未發現的亮點,例如:化石、恐龍語言、恐龍文字,老師也在其中,更加躍躍欲試。

活動五:藉由這堂課,讓小朋友除了發揮想像力外,還要練習用自己的身體完成任務,在天馬行空的想像下,增加了執行力的動作,讓小朋友可以既達成任務,又能將恐龍與自身連結,拉近恐龍與自己的親密感。

活動六:針對教授小朋友文字,從恐龍這個主架構著手,多了很多非既定答案的語言;小朋友在這個童真的年紀,擁有較奇幻的心智,可以創造出別於現代常見的文字,有所依據的造字,彷彿有了創造文字的精神與研究各種線條的能力。

活動七:透過形狀拼貼,讓小朋友可以在不同的形狀素材中,去拼湊雷龍、暴龍、恐龍蛋,或是恐龍時代的背景/場景,巧妙運用形狀的組合,創作出有趣的恐龍作品。

活動八:將恐龍與人類的出生至長大做相對應的結合,讓小朋友有一會跳脫自己身為人的身份,試著後設思考其他物種的出生不同階段,讓學習與自身經驗做比較和整合。

活動九:老師讓小朋友自己剪下任意大小的紙張,邊塗顏色邊抒壓,塗完顏色後,再將紙張揉、捏、壓成球狀,整個過程既放鬆幼可以抒發情緒,連老師本人都很放鬆,進入心流的狀態。

活動十:在恐龍的主題下,統整不同領域的學習,讓主幹一致,而分支卻帶來更多能量和網下扎根的基底。

活動十一:從個人戲劇扮演恐龍,到兩人一組,拆解恐龍的不同身體部位,有人扮演頭與身體,有人扮演尾巴,大家的腳當作恐龍的腳,以此來行動、吃食物、躲藏,除了達到肢體創意的目標外,也可讓小朋友有意識地去趕支身體哪個部位比較敏捷,哪個身體部位互相結合,比較好行動,兩人互相討論,邊討論邊修正動作,表現出另外一種身體組合的恐龍。

活動十二:將藝術創作,更廣泛地運用到建構的領域,讓小朋友將實用性與美感結合,做出符合這個世代,這個年紀的小朋友,對恐龍的設身處地的所住之地。

活動十三:將恐龍延伸至科學領域,不只從恐龍本體開始研究,連影子也不放過,這樣徹底地探索,彷彿讓恐龍走進自己的生活當中,有種學習與日常息息相關的貼近感。

活動十四:把影子的想像力也給予更多的空間,我們會對習以為常的影子,有了更多的想像和多元的可能性。

活動十五:藉由深度賞析,讓「恐龍」這個主題,跟名家-宮西達也結合,我們跨時空、跨地域地透過不同的視角,理解恐龍,畫出恐龍的細節,彷彿是顯微鏡下的世界,既又寬廣的認知也有細微的感知。

活動十六:除了自發想像的恐龍、與老師、同學共創的恐龍外,我們也與大師連線,透過宮西達也眼裡的恐龍,來探究恐龍之間的情感交流,讓我們的學習賦與有溫度的人文情懷。

活動十七:在讓小朋友創作美術的時期,會遇到用自己慣用的方式創作的停滯期,在大師的帶領下,我們將可以找到突破以往的創作,並提升另一種創作的境界。

活動十八:繼續嘗試用不同的素材創作,會漸漸發現美感、美術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越能感受生活的經驗,越有創作的動機。

活動十九:使用不同教具嘗試做出恐龍,讓小朋友從做中學中,去認識各教具的特色,和使用不同教具能突顯恐龍的哪些不同特徵。

活動二十:將到目前所學的內容,以一個綜合性的活動,讓小朋友可以將所學和自己所想的東西,在戲劇的狀態下演示出來,不但可以突破標準答案的框架,也更能互相欣賞彼此的創意想法。

活動二十一:從有血有肉的恐龍實體,研究到恐龍內部的血液和骨頭,除了認識恐龍的身體組成,老師也不忘將此與人類相結合,讓小朋友可以更加認識自己,也能比較出兩者的差異。

活動二十二:從多元的平面作品,包含:畫畫、鋪排;到身體藝術,去扮演、擔任恐龍;再到建構類的創作;以及恐龍的影子、恐龍的化石,這一切積累的養分,將引領小朋友帶有更多的能力,去挑戰創作立體的恐龍,將所學統整起來。

活動二十三:在創作,一併認識到原來恐龍需要有長尾巴,是有其原因的,為了維持整體的平衡,才可以站立,這是在藝術領域創作時沒想到帶來的必要討論。

活動二十四:用壓克力來創作,讓小朋友有機會用到金色、銀色等比較少使用到的顏料,小朋友對此會很好奇,也充滿實驗的精神去混色,這次上色出來的結果,都發現小朋友染出與水彩較不同的顏色和質地,帶給大家另外一種美感上不同的體驗。

活動二十五:主題的高峰活動,讓小朋友可以做出餅乾,玩一個有趣又好吃的活動,來個happy ending。

✎歡迎老師投稿教案,分享您寶貴的教學設計與經驗[ 點我看教案投稿辦法 ]
🎦歡迎老師參考〔水果冰淇淋動畫故事片單〕

檔案下載

留言區

Copyright © 202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訂閱頻道 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