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動物的距離 動物園真好玩?!

張甯雅 台北市民族實驗國中

學生都曾經在校外教學時去過動物園,在國中歷史課上也有特別說明動物園的出現,動物園存在的狀態古今有所變化,透過課程進行相關的整理並了解動物園的多元功能,動物園對社會來說有正反面的效益,加深對動物權的認識,也能引發學生對於動物議題的思考,探討都市化以及人類對於環境的破壞,連結現況進行反思。
張甯雅 台北市民族實驗國中
學生都曾經在校外教學時去過動物園,在國中歷史課上也有特別說明動物園的出現,動物園存在的狀態古今有所變化,透過課程進行相關的整理並了解動物園的多元功能,動物園對社會來說有正反面的效益,加深對動物權的認識,也能引發學生對於動物議題的思考,探討都市化以及人類對於環境的破壞,連結現況進行反思。

學習目標

  • 理解動物園與人類生活的關聯與功能。
  • 分析環境與個人行為的關係,促進環境永續發展。
  • 探討野生動物與圈養動物的環境議題,進行反思與覺察。

教學流程

活動一、動物園的歷史

以國中世界史中介紹到歐洲有了現代的動物園,結合學生曾經校外教學的經驗,運用影片【人與動物的共存之道:臺北市立動物園】來分析動物園在現在社會的功能:教育、保育、研究、娛樂。

活動二、動物園知多少
運用新竹動物園重建的影片來引導學生思考動物園的改造及不同動物園間的差異,比較國內動物園的歷史發展:成立時間、何時轉型、動物數量、動物園的職人、特色/明星動物、展區數量;運用繪本ZOO來轉換視角,讓學生省思動物的感受。

活動三、我們也是動物
從影片《野生動物急救站|0826犬攻擊穿山甲》中,探討野生動物、流浪動物、圈養動物所產生環境議題,並討論人類在其中可以有何作為。

教學心得
由童軍的課程中要介紹休閒,對於很多人來說,假日好天氣的休閒活動,可能是去戶外,動物園就是一個好的選擇,所以讓學生能理解動物的處境,讓學生未來能成為更友善的人類,由於課程只有3週,若遇到連假等,可能在課程的操作上需要花比較多時間喚醒學生記憶,需考慮課程內容的安排,進行活動調整。

檔案下載

留言區

Copyright © 202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訂閱頻道 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