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聰明消費者

蔡雅婷 臺中市大里區草湖國民小學

本教案從公視的影音資源切入,以現代學生最熟悉的「網購」經驗,結合五年級課本內容,帶領學生認識購物背後的重要細節。課程透過討論、配對遊戲與實際操作,讓學生在輕鬆互動中學習消費者的權利與義務。從「不給退貨能不能告?」到「包裝上藏了什麼玄機?」不只貼近生活,更訓練他們面對問題時能理性處理、有條有理地說出自己的立場,成為聰明又有素養的消費小達人!
蔡雅婷 臺中市大里區草湖國民小學
本教案從公視的影音資源切入,以現代學生最熟悉的「網購」經驗,結合五年級課本內容,帶領學生認識購物背後的重要細節。課程透過討論、配對遊戲與實際操作,讓學生在輕鬆互動中學習消費者的權利與義務。從「不給退貨能不能告?」到「包裝上藏了什麼玄機?」不只貼近生活,更訓練他們面對問題時能理性處理、有條有理地說出自己的立場,成為聰明又有素養的消費小達人!

學習目標

  • 了解消費者有哪些權利、要遵守哪些義務
  • 辨識商品上的標示內容,理解這些資訊如何保護自己
  • 認識遇到購物糾紛時,冷靜、有理的處理方式

活動一、網路購物停看聽
使用公視影音:《青春發言人|What The法 S2|EP03 不給退貨就被告?!網購商品使用後還有7天鑑賞期?》,並在觀賞後與學生討論。

活動二、權利義務我都行
利用解釋說明、配對任務與小組討論引導學生理解抽象的消費者「權利」與「義務」,並知道這些權利義務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

活動三、真相包裝找—商品標示讀讀樂
透過實際觀察商品及紀錄,帶學生實際盡到消費者看清楚標示的義務;另外透過情境練習,讓學生知道有問題可以理性處理,提出問題的態度和方式也很重要。

教學心得
觀看影片後,跟學生討論購物前可以先做哪些事情時,我發現學生的網購經驗相當豐富,他們主動說出:可以先閱讀商品評價區的留言、跟其他商店的商品做比較、直接打電話或傳訊息問商家有疑惑之處;甚至有同學也樂於分享跟爸爸一起遇過兩次網購詐騙吃虧的經驗。本次教案活動執行經驗讓我學到,在國小的課堂,我們就應多跟學生聊時下新聞或較為複雜的購物糾紛情況,雖然他們年紀還小,卻會透過手機「超齡」的網購商品;然而,如果遇到較棘手的詐騙問題,他們卻常常吃悶虧、認賠了事,甚至是家長也不知道怎麼處理,就將這樣的經驗留在國小孩童的記憶裡。如果消費者的權利與義務觀念可以及早讓他們學習,他們就有能力做出保護自己的判斷。另一方面,進行觀察商品標示的活動時,學生對於逐項檢查標示感到「有點麻煩」,教師可以表達認同這個感受、但是這是消費者的義務、也是保護自己的「必要之惡」;對於遇到消費糾紛,各組學生個性不同,有一部分的學生會想要跳過跟商家溝通、直接致電1950 或用激烈的字眼處理事情,這都必須要好好提醒他們,提出問題的態度和方式可以更為理性有禮貌些。

✍🏻關注人權議題嗎 [點我看更多人權教案]
👀人權相關影片看這裡 [點我看更多人權影片]

留言區

Copyright © 202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訂閱頻道 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