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無「礙」校園

陳立婕、謝依辰

本課程設計依據十二年課綱之自發、互動、共好精神,在自主行動部分,學生透過對身心障礙者的資料蒐集,思考並同理能更友善的地方;在溝通互動的部分,透過體驗活動、影片發想及專家訪談;在社會參與的部分,實際將課程結果轉化為行動,在校園利用無障礙標語、無障礙設施的改良(例:視覺提示線),讓全校師生皆能從己付諸行動。
陳立婕、謝依辰
本課程設計依據十二年課綱之自發、互動、共好精神,在自主行動部分,學生透過對身心障礙者的資料蒐集,思考並同理能更友善的地方;在溝通互動的部分,透過體驗活動、影片發想及專家訪談;在社會參與的部分,實際將課程結果轉化為行動,在校園利用無障礙標語、無障礙設施的改良(例:視覺提示線),讓全校師生皆能從己付諸行動。

學習目標

  • 透過資料蒐集及專家訪談了解身心障礙的定義及困難。
  • 透過團隊合作制定出解決困難的行動方案。
  • 實際施行方案並針對施行過程進行反思修正。

教學流程

活動一、生活中的身心障礙者

邀請學生觀察聯想,並上台分享
1.請學生定義什麼是身心障礙?分組討論畫出身心障礙的心智圖
2.可以引導聯想相關問題,例如:身心障礙有哪些類別?可以如何幫助他們?周遭有什麼特殊的設計?
並依上述找出各類別的名人,提出問題並蒐集資料解決

活動二、體驗活動
(一)視覺障礙:定向行動
扮演視覺障礙者的同學戴眼罩,台下學生給予指令到達目的地。過程中可以說話,但不能直接觸碰帶著視覺障礙者移動,引導視覺障礙者到達目的地,則成功。
(二)聽覺障礙:心靈同步
利用桌遊「心靈同步」進行體驗。過程中不可以說話、也不能直接比出數字,玩家需將手上手牌出完,且出牌順序數字皆是由小到大,則遊戲成功。
(三)肢體障礙:校園大搜查
體驗將一個重物放在輪椅上,按指定路線繞校園一圈,請學生記錄利用了哪些無障礙設施及過程中發生了什麼問題。

活動三、影片欣賞

各組分別觀看《下課花路米》障礙類別影片,思考不同身心障礙者在生活中遇到的不方便,及發想可行的做法。

活動四、劇本改寫

針對體驗及影片欣賞,彼此討論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思索如何解決,想出至少三個方案會需要用到的材料或是資源,例如:地點、人力、工具。並依據可行性、有效程度、能詢問專家的疑問,擬定專家訪談大綱。

活動五名稱:專家訪談

每組針對要解決的一個問題,訪談專家兩個相關問題,將紀錄的結果作為草案修正的依據,並再次檢核修正後草案的可行性、有效程度、方案具體性。

活動六、行動夢想家

實際施行方案,並思索如何做的更好
透過文字和照片記錄下行動過程,將行動過程透過海報呈現
討論:
行動中遇到了什麼樣的問題?為什麼呢?有辦法解決嗎?
這個行動真的有效解決問題嗎?有/沒有,為什麼?
如果下次要再做一次,可以怎麼修正方案?

教學心得
較難將想法付諸行動
在整體課程中,因為學生需要將發現的問題解決,學生一開始在擬定草案時容易出現太過天馬行空的想法,因此在課程中融入討論、評析、訪談專家及實際施行等活動環節,利用滾動式反覆嘗試,讓學生可以在過程中不斷思考現實面的因素及進行自我檢視修正,最大的改變是學生更願意提升實際解決問題的動機,並且從中獲得成就感。

檔案下載

留言區

Copyright © 202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訂閱頻道 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