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個「心」家 My sweet home

周忬宣、陳彥宏 臺北市東園國小

本教案之設計以「家庭」為核心理念,引導學生認識多元家庭的結構,提升「知識」涵養;接著,引導學生認識與學習家庭相關的英語單字與句型,透過英語介紹自身的家庭,提升英語對話與溝通,並運用表達性藝術治療的方式,促進學生覺察家庭成員互動關係的「技能」;最後,引導學生對自身以及不同家庭保有尊重與友善的「態度」,進以提升自我認同與社會共好之目標。
周忬宣、陳彥宏 臺北市東園國小
本教案之設計以「家庭」為核心理念,引導學生認識多元家庭的結構,提升「知識」涵養;接著,引導學生認識與學習家庭相關的英語單字與句型,透過英語介紹自身的家庭,提升英語對話與溝通,並運用表達性藝術治療的方式,促進學生覺察家庭成員互動關係的「技能」;最後,引導學生對自身以及不同家庭保有尊重與友善的「態度」,進以提升自我認同與社會共好之目標。

學習目標

  • 能利用英語說明與介紹自己的家庭與成員,以及自身家庭的類型
  • 能利用家庭成員的英語單字繪製家庭樹
  • 察覺家庭成員的特質,並了解其所扮演的角色
  • 能分析並說出家庭成員的角色意義與彼此間的互動關係
  • 展現對於家庭成員的同理心與正向關懷

教學流程

活動一、多元家庭
觀看《青春發言人 | 我的家長是阿嬤-隔代教養》的影片後,主角說明自身出生於隔代教養的家庭。因此,本節課將引導學生認識多元的家庭結構,與家庭結構的英語單字。最後,透過結構式合作學習,練習家庭結構的英語單字,提升英語口說能力與與同儕互動合作之社交技巧。

活動二、認識自身的家庭
觀看《青春發言人 | 我的家長是阿嬤-隔代教養》的影片後,認識了「隔代家庭」。本節課,引導學生省思自身家庭結構,透過繪製家庭樹,認識自身的家庭成員,瞭解自身的家庭結構。最後,結合行動學習之理念,利用行動載具,利用英語句型,以錄音的方式,介紹自身的家庭成員與結構,最後將成果繳交至平台,供同儕互相觀看與欣賞。

活動三、前往我的家庭星球
本節延伸先前英語課的學習內容,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索家庭的運作與互動。教師運用「表達性藝術治療」之相關概念,促進學生覺察自身的家庭氛圍與家庭成員互動關係,進以瞭解家庭運作的風格,並能發展對彼此之同理、接納態度,最終達到自我認同之目的。

活動四、共讀我的家庭故事書
 回顧《青春發言人 | 我的家長是阿嬤-隔代教養》的影片內容,指出每個家庭就如一本獨特的故事書,譜寫不同的家庭故事。本節將透過「敘說故事」的方式,邀請學生擔任「家庭故事解說員」,彙整先前學習內容,並透過第三視角的方式分享家庭故事,促進學生統整自身與家庭之價值與情感連結。

教學心得
【活動一-英語課 多元家庭】
本節教案內容由《青春發言人 | 我的家長是阿嬤-隔代教養》影片內容中「隔代教養的家庭結構」探討多元的家庭結構。其中,「練習家庭成員與結構之英語單字」教學活動中,利用「配對學習法」的方式進行複習,希冀學生能夠成為彼此學習的監督者與協助者,並且發揮「合作學習」的精神與理念。在此部分中,由於學生已經熟悉此合作學習之模式,因此學生已經了解此合作學習模式之操作模式與理念。在此建議,若為第一次操作「配對學習法」之合作學習,教師應清楚說明「配對學習法」的動機與意義,如此才能夠提升學生的參與度。此外,教師也要清楚說明與解釋「配對學習法」要如何進行以及個別的角色與任務內容。當學生進行「配對學習」時,教師可以在一旁協助與提點,若是在互相複習的過程中,遇見討論或是學習困難時,該如何解決與繼續進行配對學習法,達到此學習法的成效。
【活動二-英語課 認識自身的家庭】
此堂課中,結合行動學習的理念,希冀學生利用上一節課所學習之英語單字與句型,繪製自身的家庭樹,並且利用行動載具,英語口說錄音的模式,介紹自身的家庭。由於,平日課堂中,學生經常使用行動載具進行學習,但是由於此次課堂為學生首次利用行動載具,進行錄音。因此,教師可以提醒學生在課堂中,錄音的規範與禮儀,例如:攜帶耳機、錄音時,靠近麥克風,音量適中,不影響他人等。在此堂課中,學生不僅學習利用英語句型介紹自身的家庭,同時也學習資訊素養與能力。
【活動三-綜合活動課 前往我的家庭星球】
在本節課中,透過具體的動物圖像,可以快速地讓學生將家庭成員的個性外化且具體化呈現;透過繪畫的方式,也能提升學生的興趣,促進其覺察家庭關係。在完成創作時,能以一完整且具體的圖像,回饋學生宏觀的家庭氛圍感。但在實施過程中,由於人特特質有其多元性,因此部分學生難以連結自身家庭成員之特質。建議未來可以多加準備不同之動物種類,或運用空白卡,鼓勵學生賦予動物獨特的個性與意義,以避免學生選擇同樣牌卡並增加牌卡之代表意義。對於家庭成員較少之學生,亦可適時引導深入回顧家庭關係或重要事件,入覺察家庭氛圍感。
【活動四-綜合活動課 共讀我的家庭故事書】
在本節課中,由於每位學生的家庭故事都有其獨特性,因此較少出現同儕競爭或比較的狀況。且由於每位學生都是最熟識自己的家庭故事,因此更能激發學生的自主表達。然而,於實施過程中也發現,學生容易受「點閱數迷思」影響,擔心自己的表達能力或是故事內容不夠精彩,而出現畏懼、擔心的狀況出現。此時即需教師多加引導與鼓勵,方能使學生建立信心。

檔案下載

留言區

Copyright © 202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訂閱頻道 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