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前因後果說故事

張馨勻 金門縣中正國小

《熊星人和地球人|個人與社會》的影片風格童真且有趣,很適合國小特教生觀看,而「人與社會」的這部影片,可以探討個人與團體生活間的差異與協調,讓學生在判斷他人的行為準則時,能有更全面的思考,除了能夠學習同理他人之外,也很符合生命教育裡的價值思辨。
張馨勻 金門縣中正國小
《熊星人和地球人|個人與社會》的影片風格童真且有趣,很適合國小特教生觀看,而「人與社會」的這部影片,可以探討個人與團體生活間的差異與協調,讓學生在判斷他人的行為準則時,能有更全面的思考,除了能夠學習同理他人之外,也很符合生命教育裡的價值思辨。

學習目標

  • 能透過牌卡建立因果概念,增進語言表達能力,並能知行合一
  • 能透過影片欣賞了解前因後果的關聯,提醒自己要做出良善的行為
  • 能透過閱讀課文知道生態平衡的重要,關懷自然萬物,達到永續生活

教學流程

活動一、前因後果舉例
1. 舉例事件發生的原因與結果,提問什麼原因會導致什麼結果,讓學生自行說出,並引導前因後果的概念。(有好的結果和不好的結果)
2. 接著拿出「前因後果」教具,請學生自行拼出故事的前後順序,再描述故事內容,帶入「前因後果」的句型,由教師先示範後,再以引導的方式一步步帶領學生進入主題。(可參閱教案中參考資料教具介紹)

活動二、前因後果教具實作

1. 放置四種不同主題的故事圖卡,請學生一一的拼出每種故事,依照前因後果的順序正確排列,共會拼出四則不同故事,每一則故事有好結果、不好的結果。

2. 引導學生看圖卡自行說出故事內容,以增進語言表達能力,並引導良好行為的結果。

活動三、國語課文討論
 1.透過國語課課文,欣賞影片,了解阿美族的巴拉告捕魚法,是重視自然生態的生活智慧。

2.詢問學生看完後的心得,想想看生活周遭是否也有這樣善用自然資源、維護自然生態的類似作法?

活動四、公視影片欣賞與討論
 1.問題討論:由於上堂課提到要保護資源,但若是自己的想法跟周遭家人朋友的想法不同,該怎麼辦呢?當群體和個人利益發生衝突,會以何為主?
2.欣賞影片《熊星人和地球人|個人與社會》,並探討個人與團體生活間的差異與協調,讓學生在判斷他人的行為準則時,能有更全面的思考。

教學心得
(一)活動設計省思
1.老師要有耐心引導,不能隨意評論學生們的創作內容,就算跟老師預期的大不相同,也不要著急,而是請他們多加思考,想想有沒有更好、更適當的句子。
2.多讚美、鼓勵學生勇敢說出心中的想法,不要害怕錯誤,沒有正確答案,只要有思考都值得嘉許。
3.進行國語課時,主要是要讓學生能思考課文中阿美族人的生活智慧,了解他們這樣做的原因其實是為了生態平衡,並促使學生進一步地去思考家鄉生態環境的問題;當知道問題在哪,才會促成改變的發生,期許學生們能夠因此做出珍惜萬物、保護大自然的良善行為。

(二)學習成效省思
1. 若學生句子造得不錯,也可以進階讓他們完成一篇作文。
2. 有些學生可能想很久都想不出一個故事內容,老師可以引導他們把故事說一半,剩下的由學生自己完成,再請他們複述。

檔案下載

留言區

Copyright © 202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訂閱頻道 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