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憂筆記本
#生命教育 #告別學習 #共讀繪本

鄭丞妤 瑞源國中

瑞源國中位處偏鄉,學生大多為隔代教養,父母長期在外地工作,使學生在就學期間,可能會面臨到祖父母的離世,少年的懵懂無知,加上父母無暇協助孩子理解情緒,使學生對於自我情緒的認識很陌生,故設計此課程,希望學生透過課程,未來在面對親人、朋友的離別,能認識難過及其他情緒,並學會如何去調適抒發。
鄭丞妤 瑞源國中
瑞源國中位處偏鄉,學生大多為隔代教養,父母長期在外地工作,使學生在就學期間,可能會面臨到祖父母的離世,少年的懵懂無知,加上父母無暇協助孩子理解情緒,使學生對於自我情緒的認識很陌生,故設計此課程,希望學生透過課程,未來在面對親人、朋友的離別,能認識難過及其他情緒,並學會如何去調適抒發。

學習目標

  • 透過繪本共讀以及學習單撰寫,訓練閱讀理解能力
  • 認識自我的情緒,並用明確的句子表達
  • 學習調適情緒的方式,未來遇到相似的情境,能擁有解決的能力

教學流程

活動一、共讀《爺爺的天堂筆記本》
透過《爺爺的天堂筆記》引導學生去思考故事中的爺爺面對死亡的感受以及寫筆記本的用意;再透過情緒卡牌,感受故事中小孫子看見筆記本後的情緒變化。

活動二、 共讀《雲上的阿里》
《雲上的阿里》與《爺爺的天堂筆記本》有著不同的風格以及敘事角度,讓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到死亡,並找出故事中的綿羊媽媽是如何接受小羊阿里的死亡的原因。

活動三、 共讀《象爸的背影》
透過《象爸的背影》去思考象爸在得知即將死亡後的情緒變化,以及家人在他死後,是如何走出悲傷,為何要寫下「謝謝」二字送給象爸。

活動四、 解憂筆記本
播放《青春發言人|來不及說再見》影片,說明當你面對離別時,我們可能會如小蝌蚪一樣難過不已。影片結束後,引導學生回想繪本中的故事主角,他們是如何面對死亡、面對分離,將這些方式繪製成一本解憂筆記本,送給自己也送給小蝌蚪。

教學心得
透過繪本的方式討論死亡,使得死亡這件事似乎不是那麼的可怕忌諱。繪本中利用簡顯易懂的內容以及文字,使學生較容易理解故事主角的心境,再帶入自身的經驗當中,讓學生開始思考面對死亡、面對離別,除了難過之外,還能有哪些其他情緒,以及可以實際解憂的方式,讓自己的情緒有一個安穩落下的地方。

檔案下載

留言區

Copyright © 202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訂閱頻道 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