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發言人|校園霸凌劇本還有可能改寫嗎?旁觀者還有什麼選擇?》
影片大綱
校園暴力、校園霸凌,可能有解嗎?
校暴系列的採訪過程中,我們遇到了很大的困難。
不只是霸凌者、被霸凌者,甚至是教育現場的老師,多半選擇沉默。
不管受到多大委屈,看到多少不公,有人怕被報復、有人怕被學校「關心」,更多人選擇裝作沒事。
表演藝術領域的老師沈邑蓎說,「事情如果已經演變成暴力或霸凌,通常就很難解決。」
被霸凌的人進了輔導室,調解後回到班上,但那個班級早已經對他/她貼上了標籤;
霸淩者去了一趟學務處,事情看似處理完了,但真正的問題有被看見嗎?
還是只把表面的爆炸先壓下來?下一次會不會爆得更大?
我們想說的是,霸凌的劇本其實是有機會改寫的,只是我們從來沒學過要怎麼做,這就是”酷凌計畫”為何出現。
甚麼是酷凌計畫(Cooling Conflict)?
簡單說,它是一個用戲劇演出校園霸凌和衝突的計畫。
但它並不是一齣單純的戲,因為改編自學生們的真實故事。
同時,它也鼓勵台下觀眾上台,改寫劇本,改變角色的選擇與行動,看看結果是否「可以不一樣」?
我們發現,這齣模擬劇的每個段落,都藏著一句「我也曾經這樣被對待過」的聲音。
有的同學說:「我不是沒想過幫他,但我怕,怕變成下一個他。」
也有的同學,看到的是過去的那個自己:
「她們一開始會說,你看ㄅㄧㄠˇ子要過來了,到後來開始掐我的脖子,還會問我:你痛不痛?還說…對不起啦我不是故意的。
我們問:「其他的同學呢」
「有的也被霸凌,就算沒有也不敢幫我。…」
你發現了嗎?霸凌現場最常出現的角色,不是加害者,也不是受害者,而是甚麼都沒說的旁觀者。
謝謝每一個在採訪中願意分享自己故事的同學。也謝謝很棒的老師,在每周的社團課,陪著你們一起面對情緒、練習衝突能力的培養。這一集節目,我們希望給所有正在經歷風暴的同學,一點勇氣,一些方法,因為,也許你站出來的那一刻,故事的結局就會不一樣了。
🥊《青春發言人| 校園暴力議題互動式網頁遊戲》
📺點我看更多集《青春發言人》
✎歡迎老師投稿教案,分享您寶貴的教學設計與經驗[點我看教案投稿辦法]
-
相關影片
-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