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自己
#探索自我 #價值思辨 #色彩感受

陳淑君 龍壽國小

透過創作活動,期待孩子能更了解自己!
課程中將大量運用團體遊戲的方式,引導孩子們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體驗各種創作媒材,探索關於自己的獨特性、喜好、特質,進而懂得欣賞自己和他人。創作不僅只是在創作,他還具有提升孩子表達能力、建立自信心、情感抒發與人際連結...等種種魔力!
陳淑君 龍壽國小
透過創作活動,期待孩子能更了解自己!
課程中將大量運用團體遊戲的方式,引導孩子們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體驗各種創作媒材,探索關於自己的獨特性、喜好、特質,進而懂得欣賞自己和他人。創作不僅只是在創作,他還具有提升孩子表達能力、建立自信心、情感抒發與人際連結...等種種魔力!

學習目標

  • 教學主題:認識自己、我畫我自己、了解自己
  • 創意方式:情緒調色盤、好玩的線條、用身體畫畫
  • 創意成效:察覺情緒、自我探索、自信心的建立

教學流程

活動一、我畫我自己(自畫像)

希望孩子可以經由各種引導體驗後,發現創作可以這麼好玩,也藉由自由線條的創作方式,從中享受創作的快樂,打破原先畫畫要畫得很像、很精細才是漂亮作品的觀念,同時藉由照片好好觀察自己,了解自己的獨特和優點,進而更喜歡與肯定自己!

活動二、臉色大拼盤 (色彩感受的討論)

能以色彩表達事件所引起的感受。
當一張空白的畫紙讓孩子用五種顏色去決定構圖範圍大小時,同時也思考平常的自己大多是屬於哪種情緒居多,可以稍微進一步了解自己的個性,而在塗抹粉彩時搭配著音樂,希望孩子當下不須想太多,只要好好享受塗抹帶來的放鬆與快樂感!
(公視教育影片運用:青春發言人-改變你看自己的角度)

活動三、我的心情小怪獸 (形狀造型創意)

當孩子藉由遊戲找出自己內心兩隻小怪獸的形狀與顏色後,接下來我們帶著孩子思考,有情緒是很正常的,每個人都會有傷心難過或是快樂生氣的時候,但是更重要的是當情緒來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去轉換情緒?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事情?讓生氣的自己可以適當的發洩、然後平靜下來,最後再去針對生氣的原因作了解與解決!

活動四、蜘蛛人尋寶 (空間概念)

這個活動最重要是讓孩子有團隊分工的互動經驗,然而過程中雖然也會遇到困難,比方說有些小組孩子的作品一直垮掉,或是原本很成功,但最後垮掉了,其實這些經驗都很珍貴,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很多事情的結果本來就很有可能不是你想的那樣,但沒有關係,我們可以面對之後,再去尋找問題、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檔案下載

教學心得
大多孩子喜歡玩耍,所以課程引導設計上,多次運用遊戲方式來切入主題,孩子先有所感受之後,自然就會產生學習動機,鼓勵孩子帶著感受去思考接下來要進行的創作活動,有時候孩子會開心的邊跳舞邊塗抹色彩,我知道到孩子並非在創造一個產品,而是在參與一個過程!

在同一個主題下,每個孩子畢竟還是獨特的個體,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性格,創作活動中我們發現,有些孩子無居束的大膽下筆,但還是有少部份孩子一開始非常小心僅慎,邊畫邊擦,甚至沒有創作的信心,這時候教孩子如何建立自信比直接教導繪畫技巧更為重要,我們會運用音樂帶動愉快氛圍、用術語及想像鼓勵孩子放鬆手部肌肉,比方說:你手上這隻筆會變魔術喔!他可以讓線條跑來跑去去旅行...等等,經過幾次創作經驗後,發現孩子們一點一點的在改變,也會主動提出他們想要的材料,慢慢比較有自己的想法與主見,還有樂於分享自己畫面的內在轉變!

課程設計中有幾堂課是分組方式進行,孩子們一起集思廣益,課程中有設計一堂集體大圖創作(如附件),陪伴老師希望幾位要畢業的高年級孩子能夠在繁忙的國中生涯前好好的大玩一場美術活動,所以這堂課結合了想像力+肢體表達+團隊默契+媒材運用去設計課程目標,原先以為高年級的孩子會放不開,但感受到孩子笑得好開心,這幾次課程最終目的都是希望孩子之後不管遇到什麼困境,都別忘記創作是個很棒情緒的出口!

✍🏻關注生命教育議題嗎 [點我看更多生命教育教案]
👀生命教育相關影片看這裡 [點我看更多生命教育影片]

留言區

Copyright © 202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訂閱頻道 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