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沒說的青春秘密

李鵑后 新北市中和國小

本課程設計以青春期身體意象與媒體素養為主軸,結合公視兒少教育資源網青春發言人的節目與實際情境演練,幫助學生從迷思中覺察自我、從媒體中看清現實,學習以同理心接納自己與他人身體的獨特性。透過討論、角色扮演與資料庫探索,引導學生具備辨識錯誤訊息的能力,建立正向的自我認同,培養面對青春期挑戰的自信與思辨力。
李鵑后 新北市中和國小
本課程設計以青春期身體意象與媒體素養為主軸,結合公視兒少教育資源網青春發言人的節目與實際情境演練,幫助學生從迷思中覺察自我、從媒體中看清現實,學習以同理心接納自己與他人身體的獨特性。透過討論、角色扮演與資料庫探索,引導學生具備辨識錯誤訊息的能力,建立正向的自我認同,培養面對青春期挑戰的自信與思辨力。

學習目標

  • 能辨識青春期常見的身體意象迷思,並學習以正向態度看待身體變化與個體差異
  • 能分析媒體與謎片選角過程中的身體標準,並理解這些形象可能與現實不符
  • 能透過角色扮演練習同理與支持青春期尷尬情境的因應方式
  • 能運用數位資源主動學習正確的青春期身心發展知識,並反思媒體訊息的可信度

活動一、迷思雷達偵測器
學生透過舉手表達自己曾聽過或相信的身體意象迷思,如「胸部越大越漂亮」、「陰毛多就不乾淨」等,再搭配《青春發言人|性要怎麼教?》節目片段,引導他們討論媒體如何潛移默化自己的想法。小組選擇一則迷思深入探討其影響,引導學生思考自我身體價值與媒體訊息的可信度。

活動二、眼見真的為憑嗎?
透過修圖範例與節目《青春發言人|18不禁!謎片秘辛大公開!》中導演訪談片段,讓學生理解螢幕上呈現的「理想身體」多數是經過選角與包裝後的結果。學生討論媒體如何形塑審美標準與身體焦慮,再觀看《我的美我相信》廣告實驗影片,強調每個人都值得擁有自信與多元的身體美感。

活動三、青春期不尷尬劇場
小組抽卡演出青春期常見的尷尬情境,如月經外漏、被取笑生殖器官、長輩探問身體隱私等,透過角色扮演練習理解與支持他人,並討論「你希望別人怎麼對待你?你能怎麼回應朋友?」教師總結青春期生理變化皆為正常,並提供冷靜應對策略,讓學生學習情緒調節與自我接納。

活動四、身體地圖資料庫
學生先討論自己會從哪些管道獲取青春期知識,再由教師介紹結合數位素養與性平資源的自製網站-身體地圖資料庫,學生自由探索資訊後票選出最有感的網站,並分享學習心得與觀點。課後延伸以4F學習單(事實、感受、發現、未來)引導孩子反思,並養成課後仍能持續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心得
一、建立健康知識框架,引導學生正向面對媒體影響
本課程實施前,學生已具備青春期身體變化與生殖器官相關的基本認識,因此在進一步討論如身體形象、媒體審美與性相關話題時,能順利銜接與理解。課堂中雖提及A片的影像迷思,但重點並非鼓勵討論是否觀看,而是澄清其選角與內容多為刻意營造,與現實差距極大。教師藉由引導學生辨識造假情形,鼓勵學生建構更全面的身體知識,培養辨識力與自我接納,協助他們以正向態度迎接青春期的變化。

二、情境演練促進同理與自信,學生回饋最有共鳴
角色扮演的設計讓學生將抽象的性別議題與尷尬情境具象化,特別是在月經來潮、被開黃腔等劇場中,學生能代入角色並練習回應方式,事後紛紛回饋「如果真的發生了,我不會那麼慌張」,活動不僅培養了處理技巧,也增強了學生的情緒調節與人際同理。

三、資料庫探索延伸學習,公視資源成為學生最愛
在「身體地圖資料庫」活動中,學生普遍對公視兒少教育資源網給予高度評價,特別是《青春發言人》節目中的討論型影片,學生表示這些影片「講了平常不敢問的事」,覺得內容實用且親近,這也顯示學生具備主動學習的潛力,只要有友善且可信的平台,就能有效延伸學習。

✍🏻關注人權議題嗎 [點我看更多人權教案]
👀人權相關影片看這裡 [點我看更多人權影片]

留言區

Copyright © 202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訂閱頻道 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