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聲無聲

許喬銨、許庭銨 桃園市平鎮區南勢國小

試想一下,當我們不知道上下文,我們知道「ㄕㄥ ㄏㄨㄛˊ」指的是「生活」、還是「生火」?或者「ㄍㄨㄛˊㄐㄧㄚ」是「國家」,還是「我家」嗎?如果不能,可想而知唇語的溝通障礙和理解的難度。溝通與表達的目的是為了傳達彼此的訊息,從小我們學習如何表達,學習溝通的技巧,增加理解。面對聽障者、視障者,甚至不同族群的人,都應該鍛鍊一顆理解的心和發現需要與愛的眼睛,讓每個人都能更加舒服自在且平等的生活。
許喬銨、許庭銨 桃園市平鎮區南勢國小
試想一下,當我們不知道上下文,我們知道「ㄕㄥ ㄏㄨㄛˊ」指的是「生活」、還是「生火」?或者「ㄍㄨㄛˊㄐㄧㄚ」是「國家」,還是「我家」嗎?如果不能,可想而知唇語的溝通障礙和理解的難度。溝通與表達的目的是為了傳達彼此的訊息,從小我們學習如何表達,學習溝通的技巧,增加理解。面對聽障者、視障者,甚至不同族群的人,都應該鍛鍊一顆理解的心和發現需要與愛的眼睛,讓每個人都能更加舒服自在且平等的生活。

學習目標

  • 能說出失去聽覺的困擾
  • 能說出與聽障者溝通更流暢的方式
  • 能用具體的文字寫出聽見的聲音
  • 能寫出活動前後想法的改變

教學流程

活動一:那位新同學
本活動從「情境布置」帶學生進入故事,「活動台詞」結合六年級所教授過的課程內容加強生活經驗,請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擔任「新同學」,體驗承擔他人的不能理解與指責的可能。其餘同學體驗與聽障生的互動難題。發現那些生活瑣事,都成了我們的困難。

活動二、當我聽見 
圖片與影像對視障者來說,若是沒有說明,也是無法理解與想像的。聲音對聽障者來說,更是難以貼近的世界。障礙者的需求,有時正在許多平時不會想到的小細節上。因此透過「描述聲音」的活動,讓學生換位思考,發揮創意讓聲音活起來。

活動三、吾聲無聲
不是想要博取同情或憐憫的眼光,而是希望聽障者的狀況能夠被更多人理解,當我們願意將身體的障礙,不是視為缺陷,而是一種不同的文化,人們在友善互助中,學會尊重彼此,我們能創造出更包容的社會。

教學心得
1.教學成果:
(1)請提醒學生,進行「那位新同學」活動中請保持安靜,專注在「新同學」上,讓活動流程更加順暢。
(2)「那位新同學」活動台詞可依照班級不同的課程內容作調整,更能符合學生生活經驗。
(3)課程進行中,教師可調整引導語,提醒學生察覺活動的困難,並思考解決的方法,能使課程更有成效。
(4)「當我聽見」活動,教師可彈性抽換不同聲音提供給學生做聆聽,並提醒學生可善用語文課所學的修辭能力,更能增添其栩栩如生的內容。
(5)透過學生的學習單可見其投入本課程的專注與影響力。
(6)透過與學生口語問答的過程,可見學生對公視影片的體驗活動有所感觸。例如:好辛苦、這樣生活會有很多困擾、還好我很平安健康......等。
2.心得分享:
教案設計者一-許喬銨老師
如果聲音有形狀,會是什麼模樣?這世界會不會因此少一點誤會、多一點認同?在設計本堂課程時,從聲音出發,期待學生看見聲音傳遞的難題,進一步聽見聲音,那些習以為常的存在,試著用具象化的方式記錄。我們或許因為少了聲音,產生誤解,但同樣也可以因為少了聲音,多一點理解。當我們認同自己,懂得同理,並懷著愛陪伴彼此,這世界也會因為我們的存在,充滿溫暖的能量。
教案設計者二-許庭銨老師
在課文中曾有讀過聽障者的相關故事,學生對於聽障者的模樣感到陌生又好奇,因此透過這次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可以藉由親身體驗了解聽障者可能遇到
的困難及處境。聽覺是一天最早開啟也是最晚關閉的感官,讓我們能夠藉由聽見他人聲音進而互動、溝通,而少了聲音,要如何克服溝通的困難?也許是文字、手語、唇語,透過用心的學習,讓溝通有無限可能,也產生更多的理解與同理,讓這個世界能以「無聲勝有聲」的力量擁抱每一個人的獨特與美好。

✍🏻關注人權議題嗎 [點我看更多人權教案]

檔案下載

留言區

Copyright © 202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訂閱頻道 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