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寫詩,浪你不再流淚
#ORID討論法

王傑瑞 臺中市立石岡國民中學

筆者過去與實施對象相處時察覺,多數孩子已能從法治觀念判斷是非,服膺權威,重視社會秩序;然而少數孩子尚以人際關係導向,順應同儕意見,表現從眾行為。
有鑑於此,面對諸如動物福祉、動物人道處理(安樂死)存廢,以及流浪犬貓和野生動物的生存權孰輕孰重等議題,不僅讓道德自律期的孩子有闡述理念的舞台,還得引導道德循規期的孩子勇敢表達看法,莫人云亦云而陷入沉默螺旋的處境。
王傑瑞 臺中市立石岡國民中學
筆者過去與實施對象相處時察覺,多數孩子已能從法治觀念判斷是非,服膺權威,重視社會秩序;然而少數孩子尚以人際關係導向,順應同儕意見,表現從眾行為。
有鑑於此,面對諸如動物福祉、動物人道處理(安樂死)存廢,以及流浪犬貓和野生動物的生存權孰輕孰重等議題,不僅讓道德自律期的孩子有闡述理念的舞台,還得引導道德循規期的孩子勇敢表達看法,莫人云亦云而陷入沉默螺旋的處境。

學習目標

  • 瞭解自身與周遭環境的關係
  • 認識動物需求,並關切動物福利
  • 培養關懷動物與自然生態永續發展之品德

教學流程

活動一、寵物醫生與牠的訓練師
動物輔助介入療法(AAIs)對醫院病患、出獄更生人的助益。而在某些國家,動物醫生對對長照、日照機構的銀髮族也有療癒心靈的作用,減緩慢性病所帶來的不適與復發機率。藉由觀賞公視兒少資源網《毛起來幸福|狗醫生與牠的訓練師》影片,請學生思考問題、完成學習單,並分享心得。
 

活動二、百獸爭鳴
孩子選擇一種動物,並以水彩或廣告顏料書寫甲骨文於大宣紙上。教師可提醒學生留意不同色彩與字形的搭配,結合視覺藝術課的「伊登十二色相環」,引導學生觀察對比色及和諧色之間的變化、各字形筆畫間的避讓,藉此傳達多元思考、尊重歧異、扶助弱勢的品德教育,並帶入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命教育精神。

活動三、「浪浪療心卡」三行詩創作
孩子選擇最能象徵自己的動物,使用平板電腦查詢該動物的甲骨文。接著, 創作一首三行詩,作為「浪浪療心卡」的詩箋。這套卡牌能反映當下的心境,詩 箋即是我們的「心靈雞湯」。在心情低落或感到困惑時,幫我們釐清問題與找到 方向,協助我們更認識自己,也更瞭解對方。

活動四、《流浪狗之歌》繪本改寫發表
《流浪狗之歌》全書無一文字,使用簡潔甚至有些凌亂的鉛筆素描,勾勒出流浪狗眼中的黑白世界,象徵人類的冷血無情。
作為本課程的最後一項活動,學生將所學的知識統整為自身創作,依照個人信念翻案或延續悲傷的基調,為這部繪本營造出截然不同的韻味。

教學心得
談到生命教育,人們的第一印象不外乎憂鬱症與自殺防治,其範疇卻遠比我們想像得廣袤。筆者以為,生命教育是探究人與外物──環境、社會、他人之間的關係,囊括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的不同面向,是國民教育中當之無愧的重要議題。宋代理學家曾云:「為學之道,莫先於窮理;窮理之要,必在於讀書。」然而,生命教育真如其他科目一般,是能被量化分析、質性評量的課程嗎?答案昭然若揭。
  課程結束後,有個班級的孩子自發性地在班週會上討論校園附近犬隻追逐車輛的問題,引起不少回響;從擬定解決辦法、釐清流浪犬或民眾放養,到搜尋法律條文、聯繫相關單位協助,最後組織田野調查、逐戶宣導外出繫牽繩,一手包辦。該班導師甚是訝異,因為這些孩子是被歸類在成績差的一群。筆者聞後暗自竊喜,原先被我視為「理論」的生命教育課程,早已潛移默化地轉化為孩子的經驗課程。
  一言以蔽之,生命教育是讓「教育」本身回歸人的本質,包含邏輯思辯、價值觀反思以及品德修養,課程設計應是螺旋性、跨領域的,且難度隨著學生的認知發展程度遞增,從孩子的生活經驗中取材,而非點狀的散布──流浪動物並不少見,但我們鮮少引導孩子關注這類議題中生命的意義、道德的實踐與性靈的修養,這亦是我們亟需發展的願景及藍圖。在面對社會議題與道德兩難問題時,「思考」遂成為不可或缺的能力。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教師引導孩子培養慎思明辨的素養,便是生命教育的意義;願每一位孩子均能善待另一個生命,眼裡有光。

檔案下載

留言區

Copyright © 202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訂閱頻道 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