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鏡魔鏡我是誰
#周哈里窗#價值思辨

吳書宇、蕭憶芳、吳宜臻、江芸姍、林奕璋、劉怡瑄、李欣洳、徐偉芳 臺北市立萬華國民中學

本課堂盼能營造自由探索氛圍,以學生作為課程中的主體,提供自發體驗、摸索自我的機會。課程以周哈里窗為架構,將課程分為公開我、隱藏我、盲目我、未知我四架構,共設計四堂課程。其中,透過「60秒特質挑戰賽」挑戰學生對自我認識的認知,引發其學習動機;以《青春發言人|改變你看自己的角度》打破學生對他人眼中之自我的想像,願意嘗試接受別人對自己的回饋,且願意將自身想法回饋給他人;用「本來以為的他…沒想到他…」營造友善環境提供同儕相互回饋之機會;再透過「換言一新」桌遊媒材引導學生探索、開創自身未知的潛能。
吳書宇、蕭憶芳、吳宜臻、江芸姍、林奕璋、劉怡瑄、李欣洳、徐偉芳 臺北市立萬華國民中學
本課堂盼能營造自由探索氛圍,以學生作為課程中的主體,提供自發體驗、摸索自我的機會。課程以周哈里窗為架構,將課程分為公開我、隱藏我、盲目我、未知我四架構,共設計四堂課程。其中,透過「60秒特質挑戰賽」挑戰學生對自我認識的認知,引發其學習動機;以《青春發言人|改變你看自己的角度》打破學生對他人眼中之自我的想像,願意嘗試接受別人對自己的回饋,且願意將自身想法回饋給他人;用「本來以為的他…沒想到他…」營造友善環境提供同儕相互回饋之機會;再透過「換言一新」桌遊媒材引導學生探索、開創自身未知的潛能。

學習目標

  • 運用周哈里窗,認識及摸索自己的各個面向
  • 藉由重要他人的回饋,了解不同角度的自己
  • 透過挑戰自我的過程,願意持續探索自我潛能
  • 以更多元的角度看待自己,接納並肯定自我存在之價值

教學流程

活動一、魔鏡魔鏡,我是誰?

以「60秒特質挑戰賽」開頭,挑戰學生對自我認識的認知,並以日本人氣動漫《藍色時期》為媒材,呈現出了解自己的重要性,引發學生對認識自己的動機。
課程中,透過圈選「Blob tree」中的角色,使學生能表達不同情境中自我的「公開我」為何,並回家訪問同學、家人、老師,來了解週遭重要他人對自己的認識。

活動二、魔鏡魔鏡,你是誰?

藉由老師分享「自己讓人很意外的Point」,引導學生了解「隱藏我」,再透過《青春發言人|改變你看自己的角度》的影片,打破學生對自我揭露的擔心,並嘗試分享其他面向的自己。
最後,透過「本來以為的他…沒想到他…」,提供學生間相互分享與回饋的機會,營造出正向接納的環境,使其更願意接納不一樣的自己與他人。

活動三、鏡中「新」的我

以桌遊「換言一新」為媒材,學生透過挑選特質來解決情境,了解自身特質及優勢,以解決桌遊中所設定的情境難題,並嘗試付諸行動來獲得新特質。藉此引導學生思考「未知我」的意義,透過體驗激發學生探索自身潛能的動機。

活動四、魔鏡魔鏡,這是我!

綜合以上課程內容,運用周哈里窗進行總整理,並透過電影《高年級實習生》與《毛毛蟲的故事》來引導學生思考,該如何接納自己。

教學心得
準備課程的過程中,在設立學習目標、尋找課程媒材時,教師們亦需要不斷的反思及思考對自己認識以及如何自我認識,可以感受到教師也正在自我認識的過程之中,故更能同理學生在自我認識過程中感到挫折、困難的情緒,能以更加接納的態度引導學生在課程之中進行自我認識的探索。
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分享自己的環節時,可以從學生的回應中感受到他們的真誠與投入,除此之外,也能夠看見學生在課程過程中的個人成長,例如:其中一位參與課程的學生在班級上有人際議題,常與班上同學有衝突或摩擦,但在課堂中卻能從他真誠的分享中看見學生努力肯定自己、看見自己的優點及潛能,也在安心的環境下自我揭露自身的亞斯特質,可以更加接納真實的自己,是非常難得可貴又感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不但對學生有所幫助,但教師也能從學生勇敢嘗試的行動獲得力量與回饋,成為未來教學或人生前進的動力及養分之一。
經過以上過程,能深刻的感受及反思在課程中建構安全環境的重要性,例如透過教師的自我揭露,或藉由公視影片、桌遊、動漫等各式各樣媒材的引導,都能協助課程更豐富多元,且營造安全且友善的環境,使學生更加投入及願意分享。將課程的焦點及主體性放回學生身上後,並透過教師正向、接納、不評價的回應,促使學生能朝向接納自己的願景邁進。

檔案下載

留言區

Copyright © 2022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訂閱頻道 小幫手